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明清小说之《红楼梦·紫鹃试玉》内容解读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明清小说之《红楼梦·紫鹃试玉》内容解读与赏析

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以紫鹃试玉将宝黛爱情推到了贾府统治者贾母和王夫人面前,使她们不得不考虑适当的解决方法。此时,“金玉良缘”的制造者薛姨妈沉不住气了,于是有了“爱语慰痴颦”那一番表演。此回所写的四个主要人物:“痴颦”太“痴”,“忙玉”不“忙”,紫鹃真“慧”,姨妈非“慈”,一一如见。

紫鹃“慧”在哪里?她说了谎闯了大祸,宝玉差一点精神失常,这可以说是“慧”吗?是的,紫鹃之“慧”就慧在她试出了宝玉并非“忙玉”,试出了宝玉对黛玉爱情的深度。

先得解释一下“忙玉” 之“忙”。宝钗曾说宝玉“无事忙”: “盖宝玉之为人,虽一往情深而波澜千尺,偶遇佳丽,便要瞎张罗一起的,如游蜂浪蝶,处处沾花惹草”,“唯其为貌似泛爱不专之‘忙玉’,才有一试之必要”(俞平伯读〈红楼梦〉随笔)。紫鹃试“忙玉”前后三番,终于试出了“忙玉”并非泛爱,而是情有独钟,“慧”紫鹃这才与黛玉一样放心。

第一番试玉,紫鹃对“忙玉”故作冷淡,谓“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且“说着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房去了”。如宝玉真是“忙玉”,则必嘻笑自若,追踪纠缠;而宝玉的表现却是:“心中忽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只瞅着竹子,发了一回呆”,又“怔怔的走出来,一时魂魄失守,心无所知,随便坐在一块山石上出神,不觉滴下泪来”。这是作者的描写,紫鹃还未必能全部了解,但宝玉的这种若有所失的神情她已觉初步满意。

紫鹃第二番试玉,乃借燕窝引出黛玉将回苏州之事试探。宝玉始则不信,后听紫鹃驳得有理,“便如头顶上响了个焦雷一般”。紫鹃看出他精神上已受很大冲击,但她“看他怎样回答,只不做声”。她在等待,在观察,她胸有成竹,故不必多言。晴雯找来,她又故意把话岔开,此皆紫鹃“慧”处。

这番试玉,造成了宝玉痴病大发,“一头热汗,满脸紫涨”,“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王太医所谓“急痛迷心”。贾宝玉是贾府的命根子,立即惊动了贾母、王夫人和薛姨妈等。贾母不愧阅历深广的一品夫人,她“流泪”,因为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这件棘手之事,只好暂时假作胡涂,大事化小。王夫人则一言不发,可想她神色沉重,心怀忧虑与不满。薛姨妈则随着贾母装糊涂,说了一篇门面话劝慰,且借以掩盖内心之焦虑。

紫鹃这句顽话“妹妹回苏州去”又试出了宝黛之间真挚的互爱之情。宝玉发作疯病,痴痴颠颠,看似可笑,实系他内心炽烈情感的外部表现;黛玉则一听宝玉“不中用”,即“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又对紫鹃说“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两人誓共生死之情早已绘出。蒙古王府本和戚序本此回总评云:“写宝玉黛玉呼吸相关,不在字里行间,全从无字句处运鬼斧神工之笔,摄魄追魂。”可谓得此文精髓。

慧紫鹃的第三番试玉,是在宝玉病愈之后,经前两番试探,她已知宝玉并非泛爱不专的“忙玉”,但是,她还没有取得宝玉的心里话,所以又有这第三番试玉。这次她直接提出了宝玉定亲的问题,得到了宝玉“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的誓言。紫鹃听了,“心下暗暗筹画”。“筹画”什么?筹画如何促进宝黛的婚事。因此当晚她即向黛玉进言: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慧”紫鹃之“慧”,至此已十分显然。

然紫鹃试玉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金玉良缘”的始作俑者薛家母女那里的反应岂可不写。这天她们凑巧一齐来看黛玉,薛姨妈就借月下老人系红丝的故事婉言警告:“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丝拴的,再不能到一处。”宝钗又借薛蟠定亲已相中对象之言戏弄黛玉。薛姨妈则故作慈爱,说什么“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她难道真的有过将黛玉定给宝玉的想法吗?她不是一到贾府就向王夫人等宣扬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吗?于是作者就让慧紫鹃来将她一军:“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看这位“慈姨妈”,她“哈哈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用最易堵住紫鹃嘴的话轻轻招架,紫鹃虽慧,也只得红着脸败下阵来。曹雪芹犹恐读者迷惑,再让潇湘馆的婆子们出来将“慈姨妈”的军:“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老奸巨猾的薛姨妈不正面回答,反虚晃一枪:“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不着边际,而又令“痴颦”充满希望,最后则永无下文: 她并没有向老太太去说,倒是把自己的女儿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嫁给了她们母女俩都清楚挚爱着林黛玉的贾宝玉。姨妈如此之“慈”,旁观者洞若观火,只有“痴颦”一人,尚在痴心欲认姨妈为娘。早年失去慈母的孤女易为他人的关心所动,痴颦之痴,固其可怜可爱之处。



猜你喜欢
  • 《娇女诗赏析》

    《娇女诗》是中国最早吟咏少女情态诗之一。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逗人喜爱的娇憨,同时也写出了两个女儿令人哭笑不得的天真顽劣,展露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   此诗采用了分总式的表现

  • 杜牧《泊秦淮》全诗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品赏析【注解】: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2、商女:卖唱的歌女。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

  • 《采莲子·皇甫松》原文与赏析

    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子》原

  •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毛泽东诗词《菩萨蛮·黄鹤楼》注释和鉴赏

    《菩萨蛮·黄鹤楼》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本诗中运用了独特的写景手法,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同时,这首诗词也充分展现了毛泽东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素养,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对《菩萨蛮·黄鹤楼》的注释和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词的内涵与意义。

  •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家人怀远”类的诗句。 用比喻的手法以满月的光辉逐渐减弱而成缺月,来表现主人公因“思君”而日益消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辛渐:诗人的朋 友。

  • 幸福的流失

    【3056】幸福的流失(〔美〕罗伯特·莱恩著,苏彤、李晓庆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35 3万字,2017年1月第1版,59 8元)△西方社会病

  • 《酬陈勉仲勉仲寄示诸公所和黄字韵诗轴且责其赏析》

    【原题】:酬陈勉仲勉仲寄示诸公所和黄字韵诗轴且责其归重念匹夫怀璧之罪不敢靳因复和其韵反之

  • 岑参《送郑堪归东京汜水别业(得闲字)》全诗赏析

    客舍见春草,忽闻思旧山。看君灞陵去,匹马成皋还。对酒风与雪,向家河复关。因悲宦游子,终岁无时闲。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