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椎传》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① 归,与陈子灿②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③,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④青华镇人,工技击⑤,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⑥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⑦,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⑧。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⑨,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⑩。”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⑪数声。顷之,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⑫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⑬,大铁椎其人与⑭?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⑮,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
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注〕 ① 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② 陈子灿:事迹不详。 ③ 左氏兵谋兵法:指左传。左传中有很多论及军事谋略和战争的文字。 ④ 怀庆:怀庆府,治所在今河南沁阳县。 ⑤ 技击:原指战国时经过技巧训练的步兵,后泛指搏击对打的武艺。 ⑥ 与过:一同拜访。 ⑦ 寝:丑陋。 ⑧ 楚声:湖北、湖南一带地区的口音。 ⑨ 响马贼:旧时对群聚劫掠者的称呼。 ⑩ 不快吾意:意为不能随我心意地打击对方。 ⑪ 觱篥(bì lì 必栗):即笳管,一种号角类乐器。出自龟兹,后传入内地。 ⑫ 股栗:两腿抖颤。 ⑬ “子房”二句:张良字子房,汉初政治家。先世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设法谋害秦王。后得力士,以铁椎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阳武东南)。见汉书·张良传。 ⑭ 与:通“欤”,表疑问的语气词。 ⑮ 陈同甫:陈亮,字同甫,南宋爱国词人,有龙川集、中兴遗传等。其中兴遗传序提出要为南宋初年以来的抗金志士立传,“将旁求广集,以备史氏之缺遗”。书凡二十卷,分大臣、大将、死节、死事、能臣、能将、直士、侠士、辩士、义勇、群盗、贼臣二十门。
魏禧论文,主张“积理”、“练识”,写出“关系天下国家之故”(宗子发文集序)的文章。“积理”,指观察社会事理,以提高认识;“练识”,指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获得过人的胆识。这是魏禧散文写作的重要理论。因此他的论文多有深刻见解,记叙文(包括传记在内)多有不平凡的寓意。
大铁椎传属传记文,作者也增加了一些艺术的想像和虚构,塑造出一个丰满的侠客、大力士的英雄形象,透露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人材不被世用的感慨。
本文作于“庚戌十一月”,即康熙九年(1670)十一月,作者四十七岁。魏禧是有民族思想的人物,明亡后隐居不仕。他的这篇文章流露出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呼唤侠客、大力士的出现。
文章的开首一段,点明写作缘由,可视为本文之小序。
中间数段,洋洋洒洒,纯为记叙,是本文主体。这部分,除表现方法灵活,不断变换角度进行人物刻画外,更重要的是不加任何评论,只是通过别人的叙述和人物的言行以显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因而形象生动,文意含蓄,发人思考。写大铁椎的外貌和性格:“貌甚寝”,“与人罕言语”。写大铁椎来去无踪:“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写大铁椎的豪侠:“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最后又写大铁椎旷野杀贼的神勇绝技。真是形象鲜明,虎虎有生气。
但是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人物呢?其社会意义又是什么呢?这是极为含蓄、发人思考的问题。其实,只要认真分析人物的言行,特别是分析大铁椎告别宋将军的一段话,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大铁椎辞别宋将军说:“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这是画龙点睛之笔,说明胸有大志、身怀绝技的神勇义士大铁椎,不为社会所用,也不为人们所识,他只有失意地离去。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文后的评论:“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更加清楚。因此,文意的含蓄不等于主题思想的隐晦,而是诱导读者认真阅读思考,这正是行文高妙之处。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传统,是作者对人物形象不加评论,而是依靠人物的言行去表现和显示。因此可以这样说:大铁椎传中的这一表现手法,正是作者吸取了一些小说创作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从而把传记作品写得更好、更精彩。
这一部分的后半部着重描写大铁椎的神勇和绝技,因此旷野杀贼一段,描写细致,绘声绘色,为全文重心。“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二句,是紧急叙述中的舒缓之笔,既点明了杀贼、鏖战的时间,又使行文有些轻松和曲折,增加了文意的空间美。杀贼时,“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而大铁椎挥动铁椎,使对方“应声落马”、“人马仆地”。旁观的宋将军,屏息不敢出气,“股栗欲堕”。最后,客大呼“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这段描写绘声绘色,笔墨特别集中,痛快淋漓地刻画了大铁椎的勇武形象,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尤为深刻。
文后“论曰”一段,虽属史传文学之惯例,但在本文中也有新意。如“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二句,说明大铁椎不仅武艺超绝,而且文才出众,是文武兼备的全才。“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又有回荡往复,惋惜人才不为世用,年华已失的悲叹。此外,又谈及“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读陈同甫中兴遗传”等,可启发读者进一步理解作者的不满、感慨和作品中所寄托的现实意义。
字数:2679 李茂肃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李白《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共有两首,有一首为七古而非绝句,但都是描写豪宕俊逸的少年形象的。这首绝句侧重于描写少年的豪俊洒脱。全
-
作者: 吴志根 作者陈邦瞻。陈在编完《宋史纪事本末》
-
阿豺 ① 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 “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 ② 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延折之。又曰: “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 “汝曹知否?单者易折, 众则难
-
莫嫌白发拥朱轮,恩许东州养病臣。饮酒横琴销永日,焚香读易过残春。昔贤轩冕如遗屣,世路风波偶脱身。寄语西家隐君子,奈何名姓已惊人。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①侍坐。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②。居③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
-
中山陵洪天王败北蒋先生饮恨古来多少帝王梦起自石头城,破自石头城那屠城三十万的残暴千古也洗不掉,刮不尽标榜自己焉能伟大朽与不朽全在老
-
在春天,叫醒我的,是鸟,是一只只藏在深山中的春鸟。 早起,春山寂寂,躺在床上看青灰色的晨曦流进后窗,鸽群“呼啦啦”地从窗前飞
-
曾经有过这样的梦想:有花香,有鸟语,有阳光,有雨露,有清风,有彩虹……还有心中渴望的那份爱。也曾经用自己的努力,去勾勒一幅博爱的蓝
-
临放寒假的一天,有个同事突然问我:“过年有意思么?我咋觉得没一点意思,你觉得呢?”我为之一怔,说:“过年放假总可以休息下来,不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