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阿豺折箭》意译和解说
——魏书·吐谷浑传
【注释】
①阿豺:吐谷浑国王。②母弟:同母弟。③社稷:古代帝王和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代指国家。
【意译】
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次,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过了一会,他又命令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很容易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只箭一起折断。”慕利延用尽力气,怎么也折不断。于是阿豺意味深长地告诫他的儿子们:“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一支箭很容易折断,集聚成众就难以摧折了。只要同心协力, 我们的国家才可以巩固。”
【解说】
“折箭”或“折筷子”的故事以不同的形式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久已被选进小学语文课本,用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了。阿豺从一枝箭与十九枝箭的形象对比中引申出“单者易折,众则难摧”的道理,中国格言里“独木不成林”,“众志成城”等揭示的也是同样的意思,用我们的话说,即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倘若承认并接受这一命题如同折断一枝箭一样容易的话,那么实践这一真理则至少不会比折断十九枝箭更省力。十九枝箭可以简单地被聚成一束难以轻易摧折,那么十九个人何以凝成一体立于不败呢?阿豺在“社稷可固”的目标下告诫他的儿子们“戮力一心”,由此看来,人的凝成一体需要一种基于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凝聚力。大到国家,小到团体,缺少这样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就是力量便只是一句空话。
【相关名言】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雷锋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弹琵琶的女子转动弦轴,拨 弦试弹了两三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 了感情。转轴拨弦:指弹奏前调弦 试音。 【用法例释】 一
-
器量要宏,识见要精,趣味要清。|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器量要宏,识见要精,趣味要清。》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兵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智者,知也。知者,知仁、知信、
-
名言: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注释: 贰其志: 改变自己的志向。险易: 义同“安危”。革其心: 义同“贰其志”。革: 改变。 句意: 无论是处身于安定时期或危难之中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出处:
-
作者: 李志获 【本书体例】
-
词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一首题画词,画为云林所绘《闰七夕联吟图》的仕女图。七夕联吟的是画的主题,所以词人从七夕写起。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银河的鹊桥架起来了。因为作画之时时逢闰七月,有了两
-
《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即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无有一法真。无有一法垢。居士素通
-
【经文】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 ① ,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 ② ,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 ③ ,执束帛 ④ ,升自西阶,尽等 ⑤ ,不升堂,命毋哭。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 ⑥
-
荀子作为儒家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强调博学与文学的重要性,《荀子·劝学》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大略》曰:“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