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根《元史纪事本末》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吴志根
作者陈邦瞻。陈在编完宋史纪事本末以后,约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于公元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编成元史纪事本末。全书二十七卷(其中第十一卷律令之定为臧懋循补撰),其内容叙事与宋史纪事本末相衔接,可说是一部书的上下编。
该书对元朝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如元初的农民起义,北边诸王之乱,日本用兵,阿合马等奸臣的横征暴敛、贪污中饱,以及元朝的科举、律令等各种制度,都有记述。但作者把南宋亡以前的元朝史事归入宋史纪事本末,又以为明军破大都、元帝北逃以后的事应列于明史,所以全书内容比较简略。另外,该书多取材于元史和薛应旂的宋元通鉴,不是第一手材料,史料价值不高,而且在史实考证和叙述方面也还有不当之处。例如卷十三记泰定“三年四月,修夏津、阳武河堤三十三所。”此语出自元史卷三十,但元史原文并没有“阳”字,“武”字前后有脱文,作者妄自补上一“阳”字,缺乏根据。又如卷二十二记皇子古纳答刺事,前一年称“皇子古纳答刺”,后一年称“皇子燕帖古思”,致使读者以为是两个皇子。而实际上是皇子古纳答刺改名燕帖古思,这在元史中有明确记载。陈氏把改名一事漏记,造成了不应有的混乱。
尽管该书有上述缺点,但是由于它取材精炼,叙事简明,轮廓清晰,条理分明,仍可作为学习元史之入门。而且,作者对与明朝有关的元代科举学校等典章制度、河渠、海运、营田治河、天文历法等记载比较详细,特别是全文收录了我国水利史上一篇很重要的资料——至正河防记,更是可贵。正由于此,该书编成以后,明清两代多次刊印,广为流传。
关于该书的版本,比较复杂。1979年,中华书局以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江西书局重刻张溥论正本为底本,参照各种版本校点整理,出版了新标点本,补正了不少脱误,应是至今最好的版本。其书末附录,可供了解该书编著和版本流传的详情。
-
杨果是由金入元的散曲作家。这支小令写思妇思念丈夫。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阴阴”是说:想起绿树成荫的湖畔,折柳送别的场所,能想起多少故事。这就仿佛是当代人的火车站情结一般。“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很多惜别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乱了影
-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
美国意识流*小说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创作描写南方社会现实生活题材的小说时为作品虚构的故事发生的地点。 “约克纳帕塔法”原本是福克
-
此篇以“恨”为题,抒写的是愤世嫉俗的感情。上片专写自己愤世嫉俗的狂态,下片转写自己穷困潦倒的处境以及决不与清政府钳制舆论的文化专制主义相妥协的“颠狂”个性。
-
古文观止·司马迁·伯夷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
-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②。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③,玉壶光转④,一夜鱼龙舞⑤。 蛾儿雪柳黄金缕⑥。笑语盈盈暗香去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三课程中的古诗词,内容包括高中必须掌握的古诗词,高中生必背古诗词14篇,高中学习的古诗词。古诗文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屈原列传(节选:
-
我的年岁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
-
(一)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