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断送老头皮”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宋·赵令畴侯鲭录:“真宗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云:‘吾顷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老妻曰:“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诗送我乎?”老妻不觉失笑而止。’”宋·苏轼老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四十二亦载。
释义用法宋真宗时,访天下隐士,杨朴奉诏对,自言妻子临行前送诗一首,其中有“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之句。真宗听后大笑,遂放杨朴还山。后用此典表示不愿入仕做官; 有时也用“老头皮”借指老年男子。
用典形式
【老头皮】 金·元好问:“就使此情忘得了,可能长在老头皮。”清·王仁堪:“闲煞樵青无宅泛,老头皮准备新诗诮。”
【头皮留在】 金·元好问:“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
【断送老头皮】 宋·辛弃疾:“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清·林则徐:“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
《 赠别二首其二 》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 ①尊:同樽,酒杯。②蜡烛有心:这里心和烛芯相谐音。③垂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烛泪,
-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 ① 澭水 ②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今水已变而益多矣, 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 此其所以败也。 ——《吕氏春秋·察今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心爱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回应君子的问询,表示不知道归期,象征着长久的相离。巴山夜雨涨秋池描绘了一个雨夜的夜景,增添了凄凉感。诗人期待与爱人共度甜蜜时光,希望能够一起剪烛灯来窥探彼此心灵深处。诗意流转于巴山夜雨的诱人时刻之中。上一句是为了突出对归期的无奈,下一句则为表达对夜雨时光的神往及期盼,使整首诗情感更为丰富。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离别人的思念和无奈,情感深沉而含蓄。
-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译文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
-
龚子栖闲地,都无人世喧。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赠君卷葹草,心断竟何言。
-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
双调·蟾宫曲 汤式 冷清清人在西厢,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絮一会红娘。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闲一半绣床。月儿斜,风儿细,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
-
君子忽我顾,贫家复何有。虚堂来清风,佳果荐浊酒。简编记遗逸,论议相可否。欲知所书人,其骨多已朽。前者既已然,後来宁得久。所以昔人云,杯行莫停手。 作品赏析【原题】:答刘原父舍人见过後中夜酒定复追昨日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公开恋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适合用来公布恋爱的诗句,你会用哪句诗来公布恋情,诗词里面非常适合用来公布恋情的句子。关雎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
-
[唐]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② ,空山凝云颓不流 ③ 。 湘娥啼竹素女愁 ④ ,李凭中国弹箜篌 ⑤ 。 昆山玉碎凤凰叫 ⑥ ,芙蓉泣露香兰笑 ⑦ 。 十二门前融冷光 ⑧ ,二十三丝动紫皇 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