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济南的秋天》赏析
济南的秋天是老舍一些印象这组散文中的一篇。1924年老舍到英国任伦敦东方学院华语教员,业余时间从事小说创作。1930年回国,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副教授,业余时间又继续写作。一些印象便是记述他回国后在济南的一些印象。济南的秋天 是一篇写景散文。看去似乎是客观写景,没有思想寄托,其实它包孕着作家对祖国的热爱。一个漂泊在异乡他国六、七年之久的知识分子,当他重新回到祖国,从内心迸发出这种爱国之情自在常理之中。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爱祖国的一山一水来表露,就更觉亲切、自然、深沉。
作者描写济南的秋天,是以作家独特的眼光,抓住秋的特征,用比喻、拟人等各种手法,写出山、水、风、叶的各种特殊之处,写出秋之美丽、秋之迷人。他笔下的秋天是具有无比的诗意,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的。
文章开首第一句就写道: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这是全文的主旨。接着通过“幻想”,具体写出这想象中的中古老城:睡着了的大城楼、狭窄的古石路、宽厚的石城墙、环城的清溪、蹲着的小妞儿。这幻想犹如一幅画,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古朴、安静、秀美的城市。作者虽是说幻想中的,但给人的印象又是实实在在的,千真万确的。
紧接着作者由虚到实,开始抒写济南秋天之好,秋色使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到静美的诗境。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它是与众不同的,是任何地方都不能再有的。点出济南的秋天的独特性,并用春天西湖的湖光潋艳和夏天瑞士的艳丽美色来和济南的秋天作比,反衬出济南秋天之美; 用上帝馈赠秋冬两季,衬托出济南之好。
再接着便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济南秋季山、水等具体景象的描摹。那山是从颜色、方向、高低的不同来写。那水也从量、从质、从形式上来描写。这一部分笔墨精细、具体入微; 静中求动,形态活泼。
先看写山。“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是不同的。”这是从总体上说一句。然后写怎么个不同法。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山脚像是镶着黄、灰、绿、藕荷色等各色绦子; 山顶上的色儿也随阳光的转移不同而不同。山腰的颜色,由于秋天阳光的变化,“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作者的观察可谓仔细入微,而其描摹又极精微神妙,诗意盎然。
再看写水。以量、质和形式说,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的水。这是一句总写。然后说泉、河、湖水的清、甜。怎么个清法呢? 作者不直接写水而用绿藻的绿来说明水的清澄。因为绿藻的“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这还不够,作者进一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道:“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里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又有“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叶儿一两下”,呵,原来在济南的水里,绿藻还有这等幸运,难怪这要“羡慕死诗人呀!”这种巧妙的拟人手法不只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水清,而且逗引得读者心向往之。
由水再回写到整个济南城: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中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水虚幻的吻着,古城带着秋声秋色。这便“是济南,是诗”。结尾仍紧扣住诗境,自然有力。作者这里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来写的。济南秋天景物的特征是诗意的,也即文章中用的“清明”二字。这真是传神之笔。这清明的景象,不但突出了整个秋天的景物特征,而且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溶合了作者主观的想象和客观景物的变化。全文着力于写景,但又不仅仅是描摹景物,而是在描绘景物中渗透了丰富的感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引导人们领略济南秋天的山水时,激励人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
(沈其茜)
-
《怀与安,实疚大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范仲淹代表作诗词集锦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题解】 见《范文公正集》。诗题一作《赠钓者》。诗中写渔者驾一叶扁舟
-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
交友类名言赏析《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作品赏析注释: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2.来日:来的那一天。3.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4.
-
《牡丹·夜看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温庭筠高低深
-
后出师表后出师表 三国蜀·诸葛亮 【题解】 《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的注文。但裴松之引这篇表时却注明:“此
-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保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烂熳簇颠狂,飘零劝行乐。时节易晼
-
【名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注释与译文]及,接触。履,实践。两句的意思是:接触实际后才能了解事物,通过实践才会知道艰难。 参考文献 (清)魏源《默觚·学篇》
-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未能同仙
-
作者: 张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