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后出师表》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后出师表》译文与赏析

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

三国蜀·诸葛亮

【题解】

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的注文。但裴松之引这篇表时却注明:“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墨记。”表示他不能肯定这篇表的真伪。本表旨在说明蜀汉和曹魏的实力悬殊,指出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阐明北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表达自己的决心,以坚定后主北伐的信念,希望后主抓住战机,不要受当时非议者的影响而动摇意志。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87]。

【注释】

[87]弗疑:毫不迟疑。

【译文】

先帝考虑到汉朝和曹魏不能同时存在,帝王的事业不能偏据一地,所以把讨伐曹魏的重任托付于臣。依照先帝的圣明,衡量臣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让臣去讨伐曹魏,是我方能力微薄而敌人实力强大。但是不去讨伐曹魏,汉朝的大业也是要衰亡的;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去讨伐曹魏又如何呢?所以先帝就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魏的重任托付给我。

【原文】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88],此进趋之时也[89]。谨陈其事如左:

【注释】

[88]乘劳:乘敌人疲劳的时候。

[89]进趋:出兵进攻。

【译文】

臣自从接受委任以后,每日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征伐北方的敌人,就应该先平定南方,所以臣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只吃一日的粮食。臣不是不爱惜自己,只是考虑到汉王室不可偏处于蜀地一隅,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愿。可是朝中争议的人却认为这样做并不是上策。目前曹魏在西边正打得疲惫不堪,又要在东边作战。兵法要求趁敌军疲惫之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讨伐曹魏的好时机。现在我把讨伐的事恭敬地陈述如下:

【原文】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译文】

汉高祖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们见识广博、智谋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许多危险后才能得到安定。如今陛下的圣明比不上汉高祖,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您却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一条。

【原文】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90],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注释】

[90]坐大:安然强大。

【译文】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平定天下的计策时,动不动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大家疑虑满腹,畏首畏尾,今年不出战,明年不出征,使得孙策安然强大起来,并吞了江东。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二条。

【原文】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91],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注释】

[91]殊绝:远远超过。

【译文】

曹操的智谋心计,远远超过常人,他用兵就如同孙膑、吴起,可是他却曾在南阳被困,在乌巢遇险,在祁连受危,在黎阳受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取得了暂时的稳定。何况臣的才能薄弱,你想不冒危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三条。

【原文】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译文】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获胜,四次想渡过巢湖没有获得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反而谋害他,委任夏侯渊而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何况我才能薄弱,怎么保证一定能取胜呢?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四条。

【原文】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92];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93]?此臣之未解五也。

【注释】

[92]突将无前:冲锋在前的勇士。

[93]图:攻打、讨伐.。

【译文】

自从臣进驻汉中,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期间已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将领以及曲长、屯将等官员七十多人,还有冲锋在前的勇士及賨叟、青羌、教骑、武骑等一千多人,这些都是几十年内从四方积聚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我一州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会损失三分之二了,那时再拿什么去对付敌人呢?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五条。

【原文】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94];事不可息,则住与行[95],劳费正等。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注释】

[94]事:这里指战事。

[95]住:指坐等敌人的进攻。

【译文】

现在百姓贫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是相等的。既是这样,却不趁早攻打敌人,想凭一州之地和敌人长久相持。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六条。

【原文】

夫难平者[96],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97],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98],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释】

[96]平:同“评”,这里是“预测”的意思。

[97]拊手:拍手称快。

[98]利钝:顺利或困难。

【译文】

最难以预测的就是战事。当初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但是,后来先帝在东边联合吴越,向西攻取了巴蜀,举兵北伐,杀死了夏侯渊,这是曹操的失算,眼看着兴复汉朝王大业快要成功了,但后来孙权又违背了盟约,关羽战败身亡,先帝又在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都是这样,难以预料。我只能小心谨慎,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死而后已。至于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绝不是臣的智力所能预见的了。

【评析】

后出师表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后出师表的针对性很强,是诸葛亮专为批驳苟安派而作的。本表的写作目的是为了阐明出师的必要,进而指出时间宝贵,迫在眉睫。

诸葛亮首先提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蜀国政策的总原则,这是坚定不移的,否则先帝创业将会功亏一篑,失去意义。然后论述目前敌强我弱的局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战略方针:不伐贼,则坐以待毙;伐贼或可取胜。即便伐贼失败也比坐以待毙要好,此乃诸葛亮的指导思想。

本表列举大量当时君臣所熟悉的前期、当代的史实,来说明“危然后安”的道理。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大臣对再次北征颇有异议的情况下,提出了六个“未解”、六个诘难,论据充分,正反论证,力驳群议,说明出师伐魏刻不容缓。其中,战而后强的军事战略思想,可谓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名句,可谓是诸葛亮一生的评价。

猜你喜欢
  • 北海的古诗词(赞美北京北海的古诗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北海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赞美北京北海的古诗,描写北海的诗句,有关广西北海的诗句。1,寄黄几复 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

  • 白居易《南龙兴寺残雪》全诗赏析

    南龙兴寺春晴后,缓步徐吟绕四廊。老趁风花应不称,闲寻松雪正相当。吏人引从多乘舆,宾客逢迎少下堂。不拟人间更求事,些些疏懒亦何妨。

  • 《岁后三日与罗权共二邵似表弟席上分梅花年后赏析》

    【原题】:岁后三日与罗权共二邵似表弟席上分梅花年后我韵得多韵得多字刻烛成

  • 崖倾景方晦,谷转川如掌:韦应物《蓝岭精舍》全诗翻译赏析

    蓝岭精舍 韦应物 石壁精舍高, 排云聊直上。 佳游惬始愿, 忘险得前赏。 崖倾景方晦, 谷转川如掌。 绿林含萧条, 飞阁起弘敞。 道人上

  • 如何读懂古典文学

    【4813】如何读懂古典文学(熊逸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2 3万字,2020年3月第1版,49元)△11章:①《楚辞》(上);②《楚辞》(下);③

  • 苏轼《诅楚文》全诗鉴赏

    峥嵘开元寺,仿佛祈年观。旧筑扫成空,古碑埋不烂。诅书虽可读,字法嗟久换。词云秦嗣王,敢使祝用瓒。先君穆公世,与楚约相捍。质之於巫咸,万叶期不叛。今其后嗣王,乃敢构多难。刳胎杀无罪,亲族遭圉绊。计其所称

  • 《柳梢青·岳阳楼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遣怀之作。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词人浪迹南北,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共通之处。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

  • 刘过《沁园春》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刘过《沁园春》 刘过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浅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

  • 禅诗《秋晓》原文|赏析

    飘飘枫叶草萋萋,云压天边雁阵低。何处水村人起早,橹声摇月过桥西。禅家和诗家都喜爱田园风光、自然山川。禅家可以从这远离尘世的景物中更

  • 辛克莱尔,梅作品分析

    【生卒】:1870—1946【介绍】: 英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意识流*小说作家。她生于英格兰柴郡,曾在切尔特南女子学院学习。1904年,辛克莱尔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