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作品《楚辞·九章》鉴赏和精讲
屈原
九章是屈原所作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和橘颂、悲回风九篇诗歌的总称。据王逸在楚辞章句中云:“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已所陈忠信这道甚著明也。”而朱熹则认为此乃后人所辑,“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楚辞集注)。近人多从朱说,并有不少研究者从事各篇写作时代的考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写成于楚怀王与顷襄王之时,大约是由于各篇的思想感情基本倾向比较一致,故编在一起成一组诗章。至于“九章”之名,最早见于刘向九叹·忧苦:“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但在史记时代,尚无“九章”之名,这个总名实为后人所加。它同九歌不同,各篇间无结构上的必然联系。“章”,即篇章。“九”,标明篇数,别无他意,是知王逸之说不足信。
至于九章组诗的篇目编次,目前通行本都沿用王逸编次,但实际上其编次比较乱,前后次序混淆。因此,近些年来有人经过研究,得出新的编次是:橘颂、抽思、思美人、惜诵、哀郢、悲回风、涉江、怀沙和惜往日。前四篇作于楚怀王时代,后五篇则写于顷襄王时期(详见杨炳校从〈九章〉看屈原思想的发展——兼论〈九章〉的篇次)。
九章诸诗,各自成篇,每篇作品均有一个与事实相关的特殊含义,各篇题目与全文内容也大体一致。它们都抒发了诗人的不幸遭遇和悲愤心情,基本思想与离骚近似,富有爱国精神,思想感情比较深沉。有些篇什中,在激愤中显出一种出自高度清醒的平静。在创作方法上,以写实为主,没有离骚那样多的夸张与想象,所用比兴手法,意旨也比较明豁。
-
终日锁筠笼,回头惜翠茸。谁知声?画?画,亦自意重重。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故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
-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 ① ,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 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 ② ,以畜 积多而备先具也 ③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加以亡天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1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 。 【注释】 1.烽火城:设有峰火台的边城。古时边防备警筑高台。上置狼粪或柴草,有寇即点燃,白天
-
独孤及《吴季子札论》 谨按:季子三以吴国让,而《春秋》褒之 1 。余征其前闻于旧史氏 2 ,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也 3 ;附子臧之义,非公也 4 ;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也 5 ;出能观变,入不讨
-
《沁园春》·辛弃疾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事多,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
早风吹土满长衢,驿骑星轺尽疾驱。共笑篮舁亦称使,日驰一驿向东都。
-
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
欧阳修 凡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故其疾徐奋动可以感于心,欢欣恻怆可以察于声。五声单出于金石,不能自和也,而工者和之。然抱其器,知其声,节其廉肉而调其律吕,如此者工之善也。 今指其器以问于工曰
-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什么意思|大意|注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石介《辨惑》 吾谓天地间必然无者有三:无神仙,无黄金术,无佛。然此三者,举世人皆惑之 1 ,以为必有,故甘心乐死而求之 2 。然吾以为必无者,吾有以知之。大凡穷天下而奉之者 3 ,一人也 4 。莫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