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咏怀(其十九)》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咏怀(其十九)
阮籍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①,左右佩双璜②。修容耀姿美③,顺风振微芳。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④。寄颜云霄间⑤,挥袖凌虚翔⑥。飘飖恍惚中,流盼顾我傍⑦。悦怿未交接⑧,晤言用感伤⑨。
【注释】 ①被服:穿着。纤:精细。罗衣:丝绸衣服。②璜:半璧形的玉器,作为衣服上的一种装饰品。③修容:美貌。修,美。④袂:衣袖。当:对着。⑤寄颜:托迹。⑥凌虚:升上天空。⑦流盼:转动眼睛看。顾:回头看。⑧悦怿(yi译):喜悦,快乐。⑨晤言:两人对坐相谈。
【诗大意】 西方有一绝色美女,宛如太阳一样光明灿烂。她身着精细的罗衣,左右佩着双璜,容貌美丽,光彩照人,随风发出清微的芳香。她登高眺望所思念的人,举起袖子对着朝阳。她托身于云霄之间,挥舞长袖凌空飞翔。她的身影飘摇恍惚,在我身旁顾盼流连。虽然我们彼此喜悦有情,却未能接触畅谈,徒然留下了无限的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悦却无法接触、表现作者理想无法实现的忧伤诗。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开头两句先进行总体勾画,也是诗人对佳人的总体印象。这个比喻大概是从曹植洛神赋中“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中化出的,一上来就把佳人形象写得很虚幻、超脱,以象征其理想的美好。
以下则进行具体的描写:“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写佳人的服饰。“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写她姿容的美丽。这几句描写,用笔十分简洁,似乎诗人是有意不从正面对佳人作细腻的描绘,而只用传统的香草美人的写法,笼统而又含蓄地点到为止,重点却落在下面:“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作为象征理想的佳人,完全是从诗人心中幻想出来的,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又使他要用一种十分虚幻而又情感热烈之笔反复描写佳人行踪的飘忽无迹和恍惚朦胧。这里的“眺所思”三字最值得玩味,也最能透露诗人的心境。诗人之所以要这样尽情地极言佳人之美,并非就是为了说明她是自己的梦幻,而是要说明自己对她的感情,写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知音感,所以诗人才那么多情地写她“登高”,写她“举袂”,写她“寄颜云霄”,写她凌空挥袖飞翔,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不仅仅是从所谓动与静的艺术辩证法中,以求获得参差变化的艺术效果,而更多地是为了表现理想的虚幻,从而透露出诗人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苦闷心情。
“飘飖恍惚中,流盼顾我傍。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这最后四句才是全诗的中心,也是真正揭示诗人的心态之笔。诗人心中的佳人,好像就在他的身旁,与他相互顾盼悦怿,心心相印;又似乎远在天涯,无法接触交谈。这种彼此相悦却又无法接触的忧伤心情,使诗人茫然无措,最后只有以 “感伤”二字作结。
这首诗从光彩夺目的佳人写起,对佳人的超凡脱俗极力渲染,而最后却落在一片忧怨伤感之情的吐露上,逐层地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而这种展示又紧紧扣着男女相悦之情着笔,写得似真似幻,又虚又实,情趣浑成天然,给人一种忧思不尽、余音绕梁的感觉。
-
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衣。深炉正燃火,空斋共掩扉。还将一尊对,无言百事违。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出处】唐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大意】柳絮飘零,杜鹃哀啼,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我将愁心托 付给明月
-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开头两句写送别时所见的景物。首句“洲渚”是江中泥沙冲积而成的小洲,可见送别的地点是在江畔渡口。“断芦”和“落枫”点明时间是西风萧瑟的深秋季节。次句“沙长”与“午潮”密切相关,由于午潮已过,随着潮水的退落,原来被
-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原诗今译】 池塘里长满了草也涨满了水。 远山衔着落日倒映在寒波里。 牧童横骑在牛背上要回家去, 信口吹起了无腔无调的短笛。
-
《菊花·忆白菊》咏菊花诗鉴赏 陆龟蒙稚子书传
-
这篇欧阳修晚年的力作,因夹杂作者深沉的哀思,加之以精心构思,前后照应,确实是达到了“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的艺术境界。文章情致悱恻,文意幽婉,堪称我国碑志文中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
-
姤第四十四 【题解】 姤卦为异卦相叠(巽下乾上)。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巽,巽为风。天下有风,吹拂万物;阴阳交遇,万物盛
-
知识的浅深知识不足的人,无不自满,无不骄傲;知识丰富的人,无不虚心,无不谦让。高中毕业生,曾经学过本国文、外国语,曾经学过几何、三
-
《先秦散文·荀子·非十二子(节选)》原文鉴赏
-
一有学者总结,2010年代之后,青春小说在图书市场上无以为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过多消耗了作者的个体经验,但这种经验又不能以同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