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村晚》全文、翻译和鉴赏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原诗今译】
池塘里长满了草也涨满了水。
远山衔着落日倒映在寒波里。
牧童横骑在牛背上要回家去,
信口吹起了无腔无调的短笛。
【鉴赏提示】
这首诗可谓诗中有画的典型例子。水、山、太阳,村落、
骑牛的牧童和牧童骑的牛构成一幅色彩多么生动、多么沉 静的画面。诗人在创造这一画面时,先从大处着笔,从有形 处施墨,水和山构成了整个画面的背景。然后再在这大背景 前推出骑牛的牧童和牧童骑的牛。几方面结合,组成一个完 整而和谐的视觉图像。而在这一片苍茫的环境中,还回荡着 那信口吹起的笛声,那笛声在苍茫的山村中,也同样变得遥 远微弱。在视觉之外加进了听觉印象,使情境更加生动,更 可感受。
中国山水田园诗起源很早,成熟的也早。诗人们一般都 很少只在摹写自然,而在于从自然中追寻一种与自己审美 趣味相投的东西。这首村晚图也不例外。诗人陶醉于其中 的是都市和宫廷所看不见的乡村野趣。诗的起句就在捕捉 这种野趣,以构成意境:诗人用了两个“满”字,写池塘中杂 草丛生,山野间秋水横流的自然而又荒疏的状貌。第二句用 “衔”字写日落山间已不是新奇的了,但诗人用了一个“浸” 字,却极其生动地写出了山在水中、水绕山流的景观。虽然 这里明显地包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但却形象地写出了自 然本身的情趣。后两句写牧童晚归,诗人仍然突出写他要表 达的“野趣”。牧童骑牛的方式用“横”描写,牧童吹笛则是 “信口”和“无腔”,其娇、憨、野、趣与那正襟危坐、箫鼓齐鸣 的严肃场合相比,不是更生动自然,更悠然自得吗?这种野 趣是一种粗犷、无修饰的美。都市宫廷乏味的整饬,官务的 奔忙无聊,夏日的闷热烦躁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自然和山村 归于宁静、消闲而又怡然自得之中。
是的,不施雕饰自风流的山村野趣,正是这首诗给读者 带来的美。
-
袁枚的《游黄山记》以精美细腻的文字描绘黄山的壮丽景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他在描述山水之美的同时,还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深化了作品的意境。这篇文章向读者展示了袁枚的才华和独特视角,让人仿佛置身于黄山之巅。
-
孔子曰:“君子喻 ① 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十六) 注释 ①喻:晓得,明白。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义上明白,小人在利上明白。” 感悟 君子为大义在所不惜,小人为大利在所不惜。为大义
-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 ① 。刖跪击其马而反之 ② 。 曰:“尔非吾君!” 公惭而不朝。 晏子睹裔款而问曰:“君何故不朝?” 对曰:“昔者,君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
-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义犬救主文言文翻
-
暮行河堤上,四顾不见人。衰草际黄云,感叹愁我神。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谋计竟何就,嗟嗟世与身。
-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迹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
-
[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道光十
-
【名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语出清代秋瑾《满江红》词。我的身体虽然不能归入男子行列,但我的心却要比男子刚烈。几句词十分鲜明地刻画出了作者刚毅不凡的性格和胸怀。
-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
-
孟郊《秋怀》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2 。老泣无涕泪,秋露为滴沥 3 。 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 4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余忆 5 。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6 。 【注释】 1.《秋怀》诗为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