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出处】唐·王昌龄闺怨。 【意思】远望之中忽然看到路旁杨柳颜色变绿,引起感情波动,后悔不该让丈夫去边疆立功封侯。把少妇的心理活动写得十分真切而含蓄。 【应用】 名〉 陌,田间的小路。觅, 找,寻求。猛然看见路边的杨柳 已露出了春色,后悔当初不应该 劝说丈夫去从军以争得封侯的爵 赏。语出唐·王昌龄闺怨: “闺 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 侯。” 用以表达妇女当初劝说丈夫 外出以求取功名,而后来却因思 念深切而产生后悔心情。◇当初, 是你怂恿他出国的,什么攻博士 要紧啦,什么留学生吃香啦。可 现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你后悔莫及了吧! (安泰姑嫂) 【提示】原诗共四句,前两句写一位少妇浓妆艳抹,兴致 勃勃地登楼观赏春景。接下来,这两句说: 她忽然看见路旁 到处柳色青青,因而触动了离愁,懊悔真不该轻易地让丈夫 远离自己去寻求功名。因为杨柳色使她联想起当年折柳赠 别,也联想起青春的易逝。诗句刻划出闺中少妇心理的微妙 变化,细腻含蓄,耐人寻味。 【鉴赏】 全诗以愁字点出主旨。离愁别恨,特别是在年轻夫妇之间更难排遣。开头写少妇浓妆艳抹,上楼观赏春色,此时她心中没有愁绪,所以兴致很高。忽然因看见田边柳色青青,于是触动了离愁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看见杨柳想到别离,是很自然的),懊悔当日不该那么轻易地让丈夫离乡背井去追求功名富贵了。“悔教夫婿觅封侯” 常用来表示女子对丈夫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的悔恨与不满。悔,是后悔青春的虚度,即使丈夫真的封侯显达,也无 法弥补白白浪费的大好青春。 【全诗】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全诗鉴赏】 宫怨反映宫廷女性的哀怨,是一个专题。闺怨则反映社会各阶层妇女的怨情,是又一个专题。盖封建时代妇女活动范围限于家庭,所谓足不出户,富家妇女连家务活也不做,精神也就特别空虚,因此她们把夫妻间的团聚看得很重,然而由于生活的原因,却以不能如愿的时候居多,此闺怨所由作也。 王昌龄这首闺怨写得相当别致相当深刻,为众多同类之作不及。写“闺怨”,却先说“不知愁”。刻意求深的读者往往不得其解,或曰为礼教所囿不便流露愁情,这种说法不合唐代实际,也不合诗意;或曰“少年不识愁滋味”,但这是少妇,不是少年(男性);或曰诗中少妇是半憨的,所以不知愁,但写半憨的少妇没有普遍意义,又与诗意不合。其实“不知愁”就是“不知愁”,盖以从军为荣,盛唐社会风气如此,“功名只向马上取”,“觅封侯”不但是少年的愿望,亦必合于少妇的幻想。少年壮志不言愁,和闺中少妇不知愁,是完全可能的事。 首句说罢“不知愁”,次句具体说明她是怎样的“不知愁”。在一个春天的早上,她打扮得济济楚楚,款步登楼,既为赏景,也未尝没有几分风流自赏的意味。“凝妆”即严妆、浓妆,知愁者断不如此——“自伯之东,首如飞蓬;非无膏沐,谁适为容?” 第三句是全诗转折的关纽,当少妇登楼观望街景时,发现最醒目的却是街头青青的柳色,一刹那间情绪就发生了变化。“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可作为“春色”的代称,然其形象的暗示性却要大得多,它既可以使人联想到青春年华、也可以使人联想到好景不长(“蒲柳之姿,未老先衰”)、还可以使人联想到折柳送别和折杨柳曲而引起伤离,这些联想都可以通往远方引起对夫婿的思念。从而使少妇产生了一个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悔恨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中少妇情绪的变化在刹那间发生,看起来是突变,其实也有个渐进过程——就在少妇表面“不知愁”的当儿,她的潜意识中未尝没有惆怅和孤独的情绪在滋长,当其遇到一定外部条件(如“杨柳色”)的刺激,就会发生突变。所以“忽见”两字是大转折,“悔教”二字是现有的心情,而别后思念、平日希望等等矛盾的心理状态,也都包含在其中了。 这篇七绝截取一个生活断面,抓住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予以集中描写,使读者从偶然见到必然,由突变联想到渐进,不但表现了诗人对笔下人物心理变化的准确把握,同时在艺术上也做到了以小见大。
猜你喜欢
  • 张耒《感春(其一)》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张耒《感春(其一)》 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揽。 ① 雨余尘埃少,信马不知远。 ② 黄乱高柳轻,绿铺新麦短。 ③ 南山逼人来,涨洛清漫漫。 ④ 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将绽。 ⑤ 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 携

  • 白居易《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全诗赏析

    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路穿天地险,人续古今愁。忽见千花塔,因停一叶舟。畏途常迫促,静境暂淹留。巴曲春全尽,巫阳雨半收。北归虽引领,南望亦回头。昔去悲殊俗,今来念旧游。别僧山北寺,抛竹水西楼。郡树花如

  • 李白《赠汪伦》全诗赏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品赏析【注释】: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

  • 王维《山居即事》全诗赏析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希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句古语“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深刻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两个真理。第一,想要完全描绘事物的本质和真实面貌并非易事。第二,我们不能仅凭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这一句古语警示我们不能轻易地被外表所迷惑,而应通过了解和观察来更好地洞察他人的内心世界。

  • 左传全集《楚国白公之乱》原文赏析与注解

    楚国白公之乱 (哀公十六年) 【题解】 本文描写了一场宫廷叛乱从开始到平息的全过程,也揭露出一些王公贵族们纷争和彼此残杀的内

  • 初中61首必背古诗词音频(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六十一篇音频)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61首必背古诗词音频,内容包括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六十一篇音频,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六十一首,初中古诗录音mp3下载。雅鹿鸣之什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

  • 《写真寄夫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苦衷。全诗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首联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然而,她犹疑了。不

  • 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全诗赏析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崖口上新

  • 持续的幸福

    【4264】持续的幸福(〔美〕马丁·塞利格曼著,赵昱鲲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3 2万字,2012年11月第1版,49 9元)两部分:1.如何让幸福长久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