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感春(其一)》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张耒感春(其一)
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揽。①
雨余尘埃少,信马不知远。②
黄乱高柳轻,绿铺新麦短。③
南山逼人来,涨洛清漫漫。④
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将绽。⑤
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
携酒莫辞贫,东风花欲烂。⑥
【注释】 ①秀色:指春天秀丽的景色。②信马:由着马随意往前走。③“黄乱”两句:都是倒装句法,黄、绿分别形容柳、麦的颜色。④逼人来:作者骑着马向山走去,感到山势好像逼人而来。涨洛:上涨的洛水。洛水,即今河南的洛河。⑤寒食:节令名。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⑥“携酒”句:指村民破费买酒,庆贺丰收在望。
【译文】 春天的郊野草木明媚,秀色宜人,仿佛可以揽入怀中。一场春雨过后,道路上尘埃不扬,空气清新;我由着马儿欢快地往前走,不知走出了多远。道路两旁,高高的柳枝轻轻摇曳,嫩黄的颜色迷乱人眼;田野中新出土的麦苗齐齐整整,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绒毯。陡峭的南山仿佛向我压下来;洛水涨起了春潮,清清的河水好像要漫出堤岸。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迎接寒食,桃李的花苞被暖烘烘的太阳熏得快要绽开。男人和妇女为丰收在望而分外喜悦,红日初升就把牛羊散放开来。赶忙买酒不要推托说家里穷;东风吹拂,百花即将一片绚烂。
【总案】 感春古诗共十三首,并非同时所作。这首是作者早年任寿安(在今河南宜阳县境)县尉时所写。本诗写作者雨后信马游春所看到的郊野景色,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由柳麦而山水而人家,逐层道来,秩序井然,作者选景构图都与农家生活密切相关,关怀人民生活的感情是从画面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作者正是以这种“不着议论而理在其中”的风格在宋诗中别树一帜。
-
修道院楼上的窗子总是关闭着。但是有一天例外,其中的一只窗子开了。窗内现出一个少女。 巴黎在那时就是世界的名城:学术的讲演,市场的争逐,政治的会议……从早到晚,没有停息。这个少女在窗边,只是微笑着,宁静
-
五子之歌第三五子之歌第三 【原文】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油,作《五子之歌》。太康尸位[185],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
-
泰娘家本阊门西,门前绿水环金堤。有时妆成好天气,走上皋桥折花戏。风流太守韦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斗量明珠鸟传意,绀幰迎入专城居。长鬟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从郎西入
-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这是一首叙写友情的七律。 南宋淳熙二年(1175) ,大哲学家朱
-
古文·公输 墨子公输盘(1)为楚造云梯(2)之械,
-
环滁皆山也〔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3〕也。山行六七里,
-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斃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 ① 。 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
-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关于描写“场景记叙·别亲送友·言谈表意”类的诗句。 兰花枯衰的时节,在咸阳道上送别远行的金铜仙人。
-
卧听谡谡碎龙鳞,俯看苍苍立玉身。一舸鸱夷江海去,尚余君子六千人。
-
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帖石防隤岸,开林出远山。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 作品赏析依旧次在上元二年。《内经》:早卧早起。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帖石防隤岸①,开林出远山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