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左传全集《楚国白公之乱》原文赏析与注解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左传全集《楚国白公之乱》原文赏析与注解

楚国白公之乱

(哀公十六年)

【题解】

本文描写了一场宫廷叛乱从开始到平息的全过程,也揭露出一些王公贵族们纷争和彼此残杀的内幕。白公胜的叛乱只是因为复仇计划未能如他所愿,于是便闹得国无安宁,最终自己也被逼自杀。

【原文】

楚大子建之遇谗也,自城父奔宋。又辟[51]华氏之乱于郑,郑人甚善之。又适晋,与晋人谋袭郑,乃求复焉。郑人复之如初。晋人使谍于子木[52],请行而期焉。子木暴虐于其私邑,邑人诉之。郑人省[53]之,得晋谍焉。遂杀子木。

【注释】

[51]辟:同“避”。躲避。

[52]子木:即太子建。

[53]省:调查。

【译文】

楚国太子建遭人陷害,从城父逃奔到宋国,又为躲避宋国华氏之乱去了郑国。郑国人非常友善地待他。后来他又去了晋国,和晋国人谋划袭击郑国,为此他请求再回到郑国去。郑国人待他还像以前一样。晋国人派间谍和太子建联系,事情完了准备回晋国,同时约定袭击郑国的时间。太子建在他的封邑里大肆暴虐,封邑的人告发他。郑国人前来调查,擒获了晋国间谍。随后就杀死了太子建。

【原文】

其子曰胜,在吴。子西欲召之,叶公[54]曰:“吾闻胜也诈而乱,无乃害乎?”子西曰:“吾闻胜也信而勇,不为不利,舍诸边竟,使卫藩[55]焉。”叶公曰:“周[56]仁之谓信,率[57]义之谓勇。吾闻胜也好复言[58],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复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弗从。召之使处吴竟,为白公。

【注释】

[54]叶公:沈诸梁,字子高。

[55]卫藩:保卫边疆。

[56]周:符合。

[57]率:遵循。

[58]复言:实行诺言。

【译文】

太子建的儿子名胜,在吴国居住,子西想召他回国。叶公说:“我听说胜这个人狡诈而好作乱,让他回来怕是有危险吧?”子西说:“我听说胜这个人诚实而勇敢,不做无利的事情。把他安排在边境上,让他保卫边疆。”叶公说:“符合仁爱叫做诚信,遵循道义叫做勇敢。我听说胜这个人务求实行诺言,并且是个不怕死之人,应该很有野心吧?不管什么话都要实行,这不叫诚信,不管什么事情都不怕死,这不叫勇敢。您一定会后悔的。”子西不听从。于是就把胜召回来,让他住在跟吴国接壤的边境处,称之为白公。

【原文】

请伐郑,子西曰:“楚未节也[59]。不然,吾不忘也。”他日,又请,许之。未起师,晋人伐郑,楚救之,与之盟。胜怒,曰:“郑人在此,仇不远矣。”

【注释】

[59]节:这里是指纳入轨道。

【译文】

胜请求讨伐郑国,子西说:“楚国政事还没正式纳入轨道。要不是这样,我也不会忘记这件事的。”又过了几天,胜又请求讨伐郑国,子西答应了。还没有出兵,晋国就去讨伐郑国,楚国援救了郑国,并和郑国结成联盟。白公胜非常生气,说:“郑国人在这里,仇人就离我不远了。”

【原文】

胜自厉[60]剑,子期之子平见之,曰:“王孙何自厉也?”曰:“胜以直闻,不告女,庸为直乎?将以杀尔父。”平以告子西。子西曰:“胜如卵,余翼而长之。楚国第[61],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胜闻之,曰:“令尹之狂也!得死[62],乃非我。”子西不悛[63]。

【注释】

[60]厉:磨。

[61]第:用士的次序。

[62]得死:能够善终。

[63]悛:察觉。

【译文】

白公胜亲自磨剑,子期的儿子平看见了,说:“您为什么亲自磨剑呢?”他说:“胜是以爽直著称,不把这事告诉你,怎么可以称得上直爽呢?我将会用这把剑杀死你父亲。”平把这些话告诉了子西。子西说:“胜就如同鸟蛋一样,我用翅膀保护着他成长。在楚国,只要我死了,任令尹、司马的人,不是胜还会是谁呢?”胜听了子西的话,说:“令尹真狂妄啊!他要能够善终,我就不是胜。”子西仍没有觉察。

【原文】

胜谓石乞[64]曰:“王与二卿士[65],皆五百人当之,则可矣。”乞曰:“不可得也。”曰:“市南有熊宜僚者,若得之,可以当五百人矣。”乃从白公而见之,与之言,说。告之故,辞。承之以剑,不动。胜曰:“不为利谄,不为威惕,不泄人言以求媚者。”去之。

【注释】

[64]石乞:胜之徒。

[65]二卿士:子西、子期。

【译文】

胜对他的徒弟石乞说:“楚王和两位卿士,有五百个人对付就可以了。”石乞说:“这五百个人很难找到啊。”又说:“市场南边有个叫熊宜僚的人,如果能得到他,就抵得上五百个人。”于是石乞跟随白公胜去见宜僚,跟他谈得很高兴。石乞把来的意图告诉了宜僚,宜僚拒绝了。胜把剑架到宜僚脖子上,他一动不动。白公胜说:“这是不为利诱、不怕威胁、不泄露别人的话去讨好别人的人。”说完就离开了。

【原文】

吴人伐慎[66],白公败之。请以战备献[67],许之。遂作乱。秋七月,杀子西、子期于朝,而劫惠王。子西以袂掩面而死。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68]以杀人而后死。石乞曰:“焚库弑王,不然不济。”白公曰:“不可。弑王,不祥,焚库,无聚[69],将何以守矣?”乞曰:“有楚国而治其民,以敬事神,可以得祥,且有聚矣,何患?”弗从。

【注释】

[66]慎:在今安徽颍上县北。

[67]战备:缴获的武器、盔甲等。

[68]抉:拔起。豫章:樟木。

[69]聚:物资,财富。

【译文】

吴国人讨伐楚国慎地,白公胜战胜了他们。白公胜请求把武器装备送到郢都献纳,楚惠王同意了,白公胜就趁机发动叛乱。秋天七月,在朝廷上杀了子西、子期,并劫持了楚惠王。子西用袖子挡着脸死去。子期说:“往昔我凭借勇力事奉君王,但不能善始善终。”他拔起一株樟树打死了敌人后死去。石乞说:“焚烧府库,杀死惠王。不这样做事情就不能成功。”白公胜说:“不行,杀死君王不吉祥,烧掉府库没有了物资,拿什么来防守楚国呢?”石乞说:“有了楚国而治理百姓,用恭敬来事奉神灵,就可以得到吉祥,而且还有物资,这有什么可忧患的呢?”白公胜没有听从。

【原文】

叶公在蔡,方城之外皆曰:“可以入矣。”子高曰:“吾闻之,以险侥幸者,其求无餍,偏重必离[70]。”闻其杀齐管修[71]也而后入。

【注释】

[70]偏重:不公平。离:人民叛离。

[71]齐管修:齐管仲之后,楚贤大夫。

【译文】

叶公住在蔡地,方城山外边的人都说:“可以攻入国都了。”叶公说:“我听说,凭借冒险而侥幸成功的人,他的贪求不会有满足的时候,处事不公平,必定会使百姓叛离。”听到白公胜已经杀了齐国的管修,叶公才进入郢都。

【原文】

白公欲以子闾为王,子闾不可,遂劫以兵。子闾曰:“王孙若安靖[72]楚国,匡正王室,而后庇焉,启之愿也,敢不听从。若将专利以倾王室,不顾楚国,有死不能。”遂杀之,而以王如高府,石乞尹门,圉公阳穴宫,负王以如昭夫人之宫。

【注释】

[72]安靖:安定的意思。

【译文】

白公胜想立子闾为王,子闾不同意,胜就用武器威逼他。子闾说:“您如果能安定楚国,扶正王室,然后对百姓加以庇护,这就是我的愿望,哪里敢不服从呢?如果你只谋私利而颠覆王室,置国家于不顾,那我宁死也不从。”于是白公胜就杀了子闾,带着惠王去了高府。石乞看守大门,圉公阳在宫墙上打开一个洞,背着惠王到了昭夫人的宫中。

【原文】

叶公亦至,及北门,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之矢若伤君,是绝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进。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73]。若见君面,是得艾也[74]。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犹将旌君以徇于国[75],而反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遇箴尹固,帅其属将与白公。子高曰:“微[76]二子者,楚不国矣。弃德从贼,其可保乎?”乃从叶公。使与国人以攻白公。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77]焉,对曰:“余知其死所,而长者[78]使余勿言。”曰:“不言将烹。”乞曰:“此事克则为卿,不克则烹,固其所也,何害?”乃烹石乞。王孙燕奔頯黄氏[79]。

【注释】

[73]几:同“冀”。

[74]艾:安心的意思。

[75]旌:表。

[76]微:藏匿。

[77]死:尸体。

[78]长者:指白公。

[79]頯(kuí)黄氏:吴地,或谓在今安徽宣州市。

【译文】

叶公这时候也到了,走到北门,他遇到一个人,那人说:“您为什么不戴上头盔?国内的百姓盼望您如同盼望自己慈爱的父母,盗贼的箭如果射伤您,这就断绝了百姓的盼望。你为什么不戴上头盔呢?”于是叶公就戴上头盔进去。他又遇到一个人,说:“您为什么戴上头盔?国内的百姓盼望您如同盼望丰收一样,天天盼望您来,如果见到您的面容,就可以安心了。百姓知道不再有生命危险,人人都有了奋战之心,还要把您的名字写在旗帜上在都城里巡行,但是您又把脸挡起来,断绝了百姓的盼望,这不是过分了吗?”于是叶公就脱下头盔往前走。遇到箴尹固率领他的部下,准备前去帮助白公胜。叶公说:“如果没有子西、子期他们两位,楚国早就不成国家了,背弃有德行的人而去追随叛贼,这样难道可以自保吗?”于是箴尹固跟随了叶公。叶公派他和国内的百姓去攻打白公胜。白公胜逃到山上然后自杀了,他的部下把他的尸体藏了起来。叶公活捉了石乞,让他说出白公胜的尸体所在地。石乞回答说:“我知道尸体的所藏之处,但是白公让不让我说。”叶公说:“不说就把你煮了。”石乞说:“这种事成功了就做卿,失败了就得被煮,这本来就是应得的,有什么关系?”于是就煮了石乞。王孙燕逃奔到頯黄氏。

【原文】

诸梁兼二事[80],国宁,乃使宁为令尹[81],使宽为司马[82],而老于叶。

【注释】

[80]二事:指令尹、司马。

[81]宁:子西之子子国。

[82]宽:子期之子。

【译文】

叶公身兼令尹、司马两个职务,国家安定以后,他就让宁做令尹,让宽做司马,自己在叶地安度晚年。

【评析】

本文是一篇历史散文,讲述了一场宫廷叛乱的过程。

首先写楚国太子建遭人陷害,在逃难期间得到郑国人的友好款待。后来却又恩将仇报,做了晋国的间谍,企图偷袭郑国,最终落得个被处死的下场。

接着写太子建之子白公,原本居住在吴国,后经子西的推荐回到了楚国。

他本想借楚国的力量,去讨伐郑国以报杀父之仇。然而白公两次请求子西进攻郑国,都未能如愿,郑国反而被楚国所救,这更加激起了他心中的愤慨,从磨刀霍霍到放话要亲自杀死子西,暴露出了他的暴躁乖戾。后又借献战利品为名,带兵入邺,发动宫廷政变,劫走惠王。随后被叶公子高率军打败,最后自缢而死。

白公之乱是典型的由私怨引发的国难,结果自缢。文中还提及到一个叫石乞的人物,他对白公忠心耿耿,鞍前马后,敢于充当马前卒,并且能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宁可被煮,也不说出白公的尸首下落。文章把太子建父子的忠孝、好记仇,叶公的仁义,石乞的勇敢、诚信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稍抱一点同情之心来看待,白公父子都属于被命运折磨得有点变态的人物,权力欲和仇恨遮蔽了他们辨别敌我的理智。

猜你喜欢
  •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作者词中从杨贵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歌咏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史事,给世人以深刻的戒鉴和启迪。   本篇集中笔墨,单就杨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开

  •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其他(花、草、树)”类的诗句。 肃杀深秋,严霜酷寒,梧桐树有死有活。白头鸳鸯失

  • 韩愈《感春三首》全诗赏析

    偶坐藤树下,暮春下旬间。藤阴已可庇,落蕊还漫漫。新叶大,珑珑晚花乾。==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时节适当尔,怀悲自无端。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狂风簸枯榆,狼藉九衢内。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谁能驾飞

  • 白居易《和裴令公南庄绝句》全诗赏析

    陶庐僻陋那堪比,谢墅幽微不足攀。何似嵩峰三十六,长随申甫作家山。 作品赏析【注释】:裴诗云:野人不识中书令,唤作陶家与谢家。

  • 比赛古诗词做小标题(古诗词比赛的题目)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比赛古诗词做小标题,内容包括古诗词比赛的题目,有小标题运用了古诗词作文600字左右,可以用来做小标题的古诗,高悬赏。具有下列称号的的诗人分别是:“诗仙” 李白;“诗圣” 杜甫 “诗鬼” 李贺。 2、《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 代 杜甫。 3、在苏轼写的

  • 欧阳修《忆龙门》全诗鉴赏

    楚客有归心,因声道故岑。依依动春色,蔼蔼望香林。山日岩边下,溪云水上◇。遥知怀洛社,应复动乡吟。

  • 用众·《吕氏春秋》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用众》,一名《善学》。顾名思义,只有认识并善于利用众人聪明才智、学识和力量的人,才是真正的善学。

  • 《诗经》-《相鼠》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相鼠》是《诗经·鄘风》中十分著名的一首。它和《诗经·魏风》中的《硕鼠》一

  •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内容包括8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填空,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8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填空。《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

  • 谭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二首)》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谭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二首)》 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渡,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白帝高寻后,三年得此游。 芒鞋能几两?踏破万山秋。 独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