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注释】

选自汉代毛诗序·大序。

主文:指与音乐的宫商(音阶)相应,以使诗歌富于文采。南宋朱熹解释说:主于文辞而托之以谏。

谲谏:用曲折隐约的言辞婉转地劝谏,而不直言君主的过失。谏,劝谏。

【赏析】

古代儒家要求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既要对政治得失给予劝诫,讽刺上政,改善政治。又要委婉曲折,不能说得太直接,太过火。在对诗经创作特点进行概括时,诗大序总结说: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意思是:国君用风诗教化民众,民众用风诗谏劝国君,用富于文采的诗隐约地劝谏,说的人无罪,听的人应引起足够的警惕。

这是儒家对诗歌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提出的要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其作诗也,本心主意,使合于宫商相应之文,播之于乐。而依违谲谏,不直言君之过失,故言之者无罪,人君不怒其作主而罪戮之,闻之者足以自诫,人君自知其过而悔之。”也就是说,诗歌创作要以含蓄的言词,比兴的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对统治者的批评,使统治者既能接受意见,“自知其过而悔之”,又不致发怒,罪戮谏言者,从而达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效果。

这种诗歌创作理论与孔子提出的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是一致的,反映了统治阶级对文学的要求,强调诗歌的教育感染作用,以达到安邦治国的目的。但一些进步诗人、诗论家常常以“主文而谲谏”为武器,反对浮华的形式主义诗风,要求诗歌创作积极反映现实生活,揭露人间的痛苦和不平,同时要求诗歌富有内涵,含蓄蕴藉,促进了中国古代诗歌注重内在美的艺术倾向。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