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注释】
选自汉代毛诗序·大序。
主文:指与音乐的宫商(音阶)相应,以使诗歌富于文采。南宋朱熹解释说:主于文辞而托之以谏。
谲谏:用曲折隐约的言辞婉转地劝谏,而不直言君主的过失。谏,劝谏。
【赏析】
古代儒家要求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既要对政治得失给予劝诫,讽刺上政,改善政治。又要委婉曲折,不能说得太直接,太过火。在对诗经创作特点进行概括时,诗大序总结说: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意思是:国君用风诗教化民众,民众用风诗谏劝国君,用富于文采的诗隐约地劝谏,说的人无罪,听的人应引起足够的警惕。
这是儒家对诗歌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提出的要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其作诗也,本心主意,使合于宫商相应之文,播之于乐。而依违谲谏,不直言君之过失,故言之者无罪,人君不怒其作主而罪戮之,闻之者足以自诫,人君自知其过而悔之。”也就是说,诗歌创作要以含蓄的言词,比兴的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对统治者的批评,使统治者既能接受意见,“自知其过而悔之”,又不致发怒,罪戮谏言者,从而达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效果。
这种诗歌创作理论与孔子提出的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是一致的,反映了统治阶级对文学的要求,强调诗歌的教育感染作用,以达到安邦治国的目的。但一些进步诗人、诗论家常常以“主文而谲谏”为武器,反对浮华的形式主义诗风,要求诗歌创作积极反映现实生活,揭露人间的痛苦和不平,同时要求诗歌富有内涵,含蓄蕴藉,促进了中国古代诗歌注重内在美的艺术倾向。
-
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再三怜汝非他意,天宝遗民见渐希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 【意思】 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
-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通。尝在曹公座,公笑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者,吴松江鲈鱼为脍。”放云:“此易得耳。”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公大拊掌,会者皆惊。公
-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①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②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注
-
【4656】永远的文学:王蒙、勒·克莱齐奥对谈(〔法〕勒·克莱齐奥著,张璐译,人民出版社,4 5万字,2019年9月第1版,25元)△三部分:①
-
散文·诸子散文·论语·《微子》《楚狂接舆章》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本章和
-
作者: 顾志华 《续通典》一百五十卷,清乾隆时三通馆
-
即使夏天已经到来,如果阳光还不够热烈,树叶还不够稠密,蝉会懂得藏在黑暗的泥土世界里继续隐忍等待。直到阳光射向地面的温度适合它们
-
(清)陈恭尹 郊原草树正雕零①,历历高楼见杳冥②。 鄂渚地形浮浪动③,汉阳山色渡江青。 昔人去路空云水④,粤客归心向洞庭⑤。 莫怨鹤飞终不返, 世间无路托仙翎。 【题解】 此诗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的隆冬
-
神屠不目全,妙额惟妆半。更刀乃族疱,倚市必丑悍。平生魏公筹,忽AA10郢人墁。诗书亦何用,适道须此馆。多言虽数穷,微中或排难。子诗如清风,翏翏发将旦。胡为久闭匿,绮语真自患。许时笑我痴,隔屋相咏叹。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