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一首咏菊诗,充满着豪迈的战斗气概,体现出战士的激情与品格。
首句“待到”一词,似脱口而出,实则分量极重。说明作者在遥庆菊花节,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而第二句则更是石破天惊、力重千钧了。“我花开后百花杀”,一个“我”字,以菊花为友,以菊花象征人民群众,其情感人! 一个“杀”字,以百花为敌,以此象征统治集团,气势逼人!
三、四两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菊花的香气,直冲云天,浸透长安城,这里一个“阵”字,透出战斗气息,而用“黄金甲”形容满城菊色,更不失英雄本色,至于“冲”、“透”、“尽”等则极言气氛之浓烈。
这首诗无论意境、气势、用语、形象表现等,都令人耳目一新。诗如其人,作者如果没有农民英雄那样的革命豪情和战斗性格,就无法创作出这些奇警的诗句,也无法构想出这么新奇的意境,无法生发如此奇特的想象和联想。
创作总联系着作者的生活,战斗的生活实践会赋予诗人以战士的激情,也才会赋予诗作以战斗的美。我们从黄巢的咏菊诗中欣赏到的不正是这种战斗的阳刚之美么?
-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东蹈燕川食旷野,有馈木蕨芽满筐。马头溪深不可厉,借车载过水入箱。平沙绿浪榜方口,雁鸭飞起穿垂杨。穷探
-
公馆夜云寂,微凉群树秋。西曹得时彦,华月共淹留。长啸举清觞,志气谁与俦。千龄事虽邈,俯念忽已周。篇翰如云兴,京洛颇优游。诠文不独古,理妙即同流。浅劣见推许,恐为识者尤。空惭文璧赠,日夕不能酬。
-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秋菰成黑
-
清·郑燮 1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 2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
-
诗人借道中所见,以言行役之久,寄托离情乡愁。到汉代,折柳赠别更蔚成风气。可怜灞桥柳,愁煞离别人。
-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冰雪霰露·冰雪”类的诗句。 仰头观看,乌云如盖笼罩山峰,转眼岩石下已雪积如灰尘
-
世事纷然百态新,西冈一醉十三春。自惭白发随年少,犹把金锺劝主人。黄鸟乱飞深夏木,红榴初发艳清晨。佳时易失闲难得,有酒重来莫厌频。
-
名言: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句意: 人最可担心的是胸无大志, 胸有大志, 就没有成就不了的事业。 出处: 宋·陆九渊《象山全集·语录》
-
学不可以已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将士们不肯前进毫无办法,要求处死杨玉环这一祸水红颜 【鉴赏】六军行至马嵬坡时,不再继续前进,要求处死杨玉环这一祸 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