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汉魏六朝诗

南朝萧梁·何逊《边城思》异乡作客古诗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南朝萧梁·何逊《边城思》异乡作客古诗鉴赏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婀娜多姿的杨柳和离情相思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名的诗·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人借道中所见,以言行役之久,寄托离情乡愁。到汉代,折柳赠别更蔚成风气。可怜灞桥柳,愁煞离别人。人们把杨柳和离别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因为那长长的柳丝最容易引起绵绵离情的缘故吧!可是对于多情善感的诗人来讲,在那杨柳尚未垂下万条绿丝绦之时,他已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来临,从而触动了他的乡愁。“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写的正是早春景象。

柳色黄而已,尚未吐出细叶;水色绿而已,苔衣尚未长成。这正是冬尽春来的一、二月之际,春意萌动,春色逗露之时。杜审言说得好:“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飘泊边城的游子,对时令和景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忽见边城杨柳色,已觉春色动地来。一个“动”字,把萌动的春意写得活泼泼地。而这种敏感,正是由客居异地而产生的刻骨的乡愁催发的。

元稹诗云:“何处生春早,春生客思中。”(生春二十首其十九)赵嘏诗云:“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依约落边城。”(新月)而当边城春色动的时候,客居边城的游子也就格外思乡念家了。为什么春色最能撩拨人的乡思呢?王维的这首诗可能会给您满意的答复:“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

猜你喜欢
  • 宋词典故“文时不遇,武时不遇”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文时不遇,武时不遇 【出典】 见“三朝臣不遇”条。 【释义】 汉武帝朝,颜驷年岁已老,仍滞居郎位。曾感叹自己三朝未逢机遇。后世常用作仕途失意的典故。 【例句】 多口不是无才气,文时不遇,武时

  • 泰国通俗文学及其他种类文学的发展和成就

    通俗文学一直是泰国文学的主流,古代文学、近代文学是如此,现代文学也不能不按这个轨迹发展。这里有文学传统的原因,更是由民族的政治历史

  • 潘岳《西征赋(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潘岳:西征赋(节选) 潘岳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汙隆。开襟乎清暑之馆,游目乎五柞之宫。交渠引漕,激湍生风,乃有昆明池乎其中。其池则汤

  • 《金菊对芙蓉·蒲松龄》原文与赏析

    蒲松龄甲寅辞灶作到手金钱,如火燎毛,烘然一焠完之。值祠神时节, 莫备肴胾。瓦垆仅有

  • 鲁迅《秋夜》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鲁迅 【原文】: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

  • 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

    “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哲理事理·自然”类的诗句。 飘霜之时,才知道柳枝的脆弱,扬雪之时,才知道松柏的坚贞。用比喻说明

  • 瘦尽灯花·和青春说再见

    瘦尽灯花·和青春说再见瘦尽灯花那年我刚刚十七岁。冬天起床跑早操,散了后大家三三两两往教学楼走,即使大冬天我也买不起一件厚棉袄,冻得

  • 最新部编初中古诗词分年级(部编版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最新部编初中古诗词分年级,内容包括部编版79年级必背古诗文,人教版初中课后全部的古诗词,人教版初中课后全部的古诗词。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芳草9988部编版7-9年级必背古诗文(课内)部编版七年级(上)《观沧海》(必背)东汉·曹操东临

  •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出处】唐王昌龄《 春宫怨 》。 【意思】昨夜春风过处,露井旁边的桃 树绽开了花朵。未央殿前月轮高照,银辉铺洒。首句借春风吹拂象征皇 帝的恩宠,以桃花开放象征

  • 韦应物《西亭》全诗赏析

    亭宇丽朝景,帘牖散暄风。小山初构石,珍树正然红。弱藤已扶树,幽兰欲成丛。芳心幸如此,佳人时不同。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