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白居易《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白居易《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http://www.kekeshici.com/niandai/tangdai/baijuyi/13435.html
【题解】 此词是抒发 “闺怨” 的千古名篇,构思新颖奇巧。它写一位女子在月夜独倚高楼,眺望远逝的流水,想念着远在江南的爱人,思极转恨的离情别绪。 上阕全是写景,暗寓恋情。表面是汴水、泗水不断流淌,直至瓜洲古渡,又及隔江而望见那江南一峰连一峰的绵延群山,其实贯注了思妇眼中爱人越去越远,终于杳无音信的整个过程,而水的不断流淌也带出了她的思念之遥远、 幽深。然而她悠悠不尽的相思还不止于瓜洲渡头,更在遥远的江南一带,那无尽的吴山所带的愁容正是思妇内心愁绪的写照。上阕点睛之笔乃一“愁”字,使词意陡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点醒全词。 下阕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悠悠”二字,指绵延无穷,意接流水,写女主人公思随流水。“思”极而“恨”,思无穷,恨也无穷。由此可知,其思念之深、等待之久。不过,此词写生离,恨是 “怨恨” 而不是 “仇恨”,故归即无恨,所以 “恨到归时方始休”。此句合情合理,恨中有爱,朴实自然,不假藻饰,却深刻有味,情真意切。末句 “月明人倚楼”,点明思妇对着汴泗怀念爱人的时间、地点。这个匠心独运的结句是画景也是情语,极富意境,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起到了深化人物形象和突出作品主题的作用。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他以月下流水映衬和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点点远山则映衬出思妇内心的思怨,可谓情景交融,交相辉映。此外,作者又频用叠字叠韵,自然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音韵美。 【全诗】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注释】 1.汴水:亦曰汴河,又称汴渠,今在商丘县南,东南流,经安徽宿县、泗县等地入淮。泗水:即泗河,源出山东泗水县东陪尾山,四源并发,故名。旧时流境甚长,经曲阜、济宁入江苏经沛县至淮阴入淮河。瓜洲:镇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南,长江北岸,当运河之口,自唐开元以来,为南北襟喉之处。 【译文】 汴河水呵!日夜不停地流,泗河水呵!日夜不停地流。流到了瓜洲那古老的渡口。吴山点点,几多忧愁。思悠悠呵!恨悠悠!恨到那心上人归来时方能罢休。此时已是月儿明、人倚楼。 【鉴赏】 长相思 ,原为乐府篇名,古诗多用“长相思”三字,如 古诗十九首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李陵与苏武 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是。词谱 卷二称 长相思 为唐教坊曲名。作为词,它一般用以抒写闺情,而白居易这首,是此调中的正体,为历来所重视。 这词的写作年代已不可考。按词意,其思念所及在江南。白居易五十一岁任杭州刺史、五十四岁任苏州刺史,对江南诸地和昔日之游,怀有深厚感情。这词虽借女子思夫表达离情别绪,然与作者的怀念旧情当不无联系。 读这首词,结句的“月明人倚楼”应引起注意,这一形象化的描述,使这词所说的“愁” 、“恨”等不着痕迹的情语变得显豁明朗了。词意乃托一出生或居住在苏北的女子在月明人静的夜晚思念其在南方的丈夫。词中一切,都与此有关。 上阕四句,即景抒情,从汴水与泗水的南流起兴,写出了深藏在这位女子内心的愁怨。汴水和泗水,一自河南流经江苏,一自山东流经江苏,至徐州而两水合注入淮。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首句“汴泗交流郡城角”,即指两水在徐州相交合流而言。说词中女子出生或居住在苏北,亦是此意。可以设想,这位女子出生或居住在汴水或泗水之滨,但也不必一定在汴泗交流之处。以汴水、泗水起兴,乃因汴泗两水,与长淮相通,它不断南流,能达于江南;这正是词中主人公所日夜思念之地。于是心逐波流,流到了瓜洲古渡头。打从渡头向南,江南秀丽的山峦,遥遥在望。但此刻的情景,却有些反常,本来不通灵性的吴山,也因主人公的心意而表现出点点愁怨。 下阕四句,思念与向往,融于一体,谓主人公的满怀相思、一腔怨恨,要等到丈夫归来方能休歇。结句的“月明人倚楼”,是写这位女子的朝思暮想,为盼丈夫的归来,总要在月明人静的夜晚依楼相待。“思悠悠,恨悠悠”,无限的离别之苦,正与题目的“长相思”相应,这是它的基调。 对这词的解释与评价,历来颇不一致。宋黄升花庵词选 谓“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唐景”。按钱唐即今杭州,而汴水泗水以及瓜洲古渡,均在江北,显然不符实际。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云: “ ‘点点’ 字俊,太白开山后,至元和又见此二阕,不易得也。”其说良是。清陈廷焯 放歌集卷一亦说: “ ‘吴山点点愁’ 五字精警。”近代俞陛云 唐词选释更是推崇备至: “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至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著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 ‘愁’ 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此说自极有见地且能发人深思。这里对结句的解释,谓 “盼归时之人月同圆”当是理想的结局; 至 “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更是评论者对词意的发挥。然此词结句的本意,则在刻画作词时这位女子的心意情境,“月明人倚楼”其实是状其孤身独守的一幕,它既是下阕前三句的总结,又是全词的总结,并非憧憬未来,否则就与 “思悠悠,恨悠悠” 的词旨不相协调。 ①瓜洲: 在江苏邗江县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与镇江市隔江相望。其地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 (曹中孚)
猜你喜欢
  • 李商隐《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全诗赏析

    楼上春云水底天,五云章色破巴笺。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深惭走马金牛路,骤和陈王白玉篇。

  • 寓言“螳螂捕蝉”注释、翻译和解说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 ① 而食之也。螳螂方欲捕蝉,而不知黄雀在后, 举其颈, 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 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

  • 《古文观止·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鉴赏

    古文观止·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

  • 典故“蓝田种玉”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 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

  • 杜甫《奉和严公军城早秋》全诗赏析

    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已收滴博云间戍,欲夺蓬婆雪外城。 作品赏析【鹤注】当是广德二年秋七月在幕府作。秋风袅袅动高旌①,玉帐分弓射虏营②。已收滴博云间戍③,欲夺蓬婆雪外城④。(此诗

  • 古诗名篇《七哀》注释、翻译和赏析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② 。 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 ③ 。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④ ?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 《竹枝词二首 一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

  • 白居易《华城西北雉堞最高,崔相公首创楼台,钱左丞》全诗赏析

    高居称君子,潇洒四无邻。丞相栋梁久,使君桃李新。凝情看丽句,驻步想清尘。况是寒天客,楼空无主人。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华城西北雉堞最高,崔相公首创楼台,钱左丞继种花果,合为胜境,题在雅篇,岁暮独游

  • 唐宋散文之韩愈《送高闲上人书》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韩愈《送高闲上人书》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 2 ,不挫于气,则神完而守固 3 。虽外物至,不胶于心 4 。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射 5 ,庖丁治牛 6 ,师旷治音声 7 ,扁鹊治病 8 ,僚之于

  • 苏轼《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全诗鉴赏

    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奔驰二百里,径来宽我忧。相逢知有得,道眼清不流。别来未一年,落尽骄气福嗟我晚闻道,款启如孙休。至言虽久服,放心不自收。悟彼善知识,妙药应所投。纳之忧患场,磨以百日愁。冥顽虽难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