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题义公禅房》全文、翻译和鉴赏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原诗今译】
义公习禅之地寂静得远离嚣尘,
他事佛的屋宇依傍着空谷野林。
户外的百丈山峰高耸青青秀影,
阶前众多的沟壑是这般地幽深。
夕阳跟在雨后染红了整个西天,
丝丝翠绿给禅院投下堆堆凉阴。
看到朵朵玉立的洁净的莲花哟,
方知释家的禅心是如此地净纯。
【鉴赏提示】
佛教在有唐一代极为盛行,而唐代文人墨客与僧人的 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孟浩然有许多僧道方外之友,这首诗 中的“义公”便是其中之一。据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集知, 此篇原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大禹寺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 上,故此诗当是作者在“山水观形胜,扁舟泛湖海”、自洛之 越、漫游东南一带时所作。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义公禅房的位置,中间四句描绘义 公禅房周围的环境,安禅守寂,最看重场所的清幽,今结庐 于空谷野林,户外一峰挺秀,阶前众壑幽深,既无丝竹乱耳, 也无案牍劳形;既无车马喧嚣,也无尘氛污染,恰好得空寂 悠远之趣。况值此时连雨初晴,空翠满庭,地面被冲洗得一 片干净,纤尘不染。诗人触物起兴,灵机顿醒,顺口即成禅 理,所以自然不经意地引出了尾联的议论。“莲花”在佛教中 象征清净高洁的自性,这里比喻义公禅心如出水莲花,虽出 污泥,而清净不染。
此诗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通篇总从空寂设色。前六句 通过写景来赞义公禅房,后两句通过议论来赞义公禅心。 中间两联写景生动,把山中夏日的景象鲜明而准确地描画 了出来,同时也象征着禅寂境界的清凉怡悦。“夕阳”两句 写雨后景象极传神,唯其“连雨”,所以才能空翠欲落。在写 法上是“形对待而意侧注” (张谦宜斋诗谈卷五)。末 尾“莲花净”比其“结宇”,“不染心”又照应首句“习禅”意。 虽章法谨严,而又如羚羊挂角,不露痕迹,显得自然真率, 浑融一体。
-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题解】 本文是陶渊明晚年时作《桃花源诗》的序。作者在这里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安宁
-
司空曙的《新柳》,一“欺”一“妒”一“撩乱”,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新贵们一副小人得势的嘴脸。“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末一句,点明他确乎是位平步青云的暴发户。
-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 【内容】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赏析】: 这
-
《水龙吟》 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① 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予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 ② 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③ 觉而异之, ④ 乃作此曲,盖越
-
蚌方出曝 ② ,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③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④ 之。 ——《战国策·燕策二》 【注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
-
唐·白居易 清歌且罢唱, 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 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 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 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 转作猿啼苦。 十指无定音, 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 形神若
-
作者: 李志获 【本书体例】
-
满江红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
-
《蹈危如平,嗜粝如精。》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