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炳卧游”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宗炳卧游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宗炳:“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释义】宗炳为南朝宋时隐士,研习佛理,妙善琴书,不愿仕进。平生雅好山水,欲遍游名山大川。老来虽难以亲自登临,却能“卧以游之”,也是一种隐士情怀。
【例句】这词呵,胜王粲登楼赋,似宗炳卧游图。(范康杂剧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一折[醉中天])吕洞宾赞自己的词清丽似宗炳卧游图。
-
《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搜神记《三王墓》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
【题 解】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十月,当时苏轼40岁,刚由杭州通判迁任密州太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常见手法术语整理,内容包括古代诗词鉴赏常见的术语,古典诗词常用术语解析,古诗常用手法。古诗鉴赏不畏难, 考纲要求烂心间。表达技巧和形象, 思想内容加语言。素质修养固根本, 神游于古想联翩。诵读咏叹兴会至, 语言突破发先端。
-
好去民曹李判官,少贪公事且谋欢。男儿未死争能料,莫作忠州刺史看。
-
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伤和。存心不忽乎微,所造自即于大。
一个慈善的念头, 就足以造就幸福; 一句暴戾的言语, 就足以伤害和气。居心不忽视微小的事情,所达到的自然接近于大功。
-
月亮因其朦胧、晦暗、可阐释性强,历来是文人墨客们乐于歌颂的对象。这一看上去单调、简明的意象,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和形象。清夜良辰,对月兴叹,文学家们往往会敏锐地觉察到月亮的圆缺不定,同时感到自身的渺小。这时,不同的境遇和
-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3244】再造中国:领导型国家的文明担当(王义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8万字,2017年6月第1版,52元)△共四辑:①中国模式:源于中国而属
-
一进门,父亲还没站稳脚,就让我找来一个闲置的花盆,将那墩麦苗小心翼翼地栽了进去。我瞅着就笑:“你种了一辈子麦子,还没种够啊?”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