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郑声淫”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郑声淫
【出典】 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释义】 郑声,指春秋时代郑国之俗乐,比较活泼,与古板的雅乐不同。因而被维护雅乐的孔子所斥。后多用“郑声淫”指斥淫荡的乐歌或文学作品。
【例句】 ①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张抡诉衷情[闲中一弄七弦琴]1420)这里的“郑声淫”指流荡、活泼的俗乐。作者所弄为七弦琴,故不宜于演奏俗曲。②我爱君如何次道,便令人、直欲倾家酿。歌妙曲,郑声放。(冯取洽贺新郎·追次玉林所赋溪楼燕集韵2655)这里的“郑声放”即“放郑声”,言宴集时高歌“妙曲”,但不许唱市井俗曲、淫词媒语。“玉林”为儒者,故用此典。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板书,内容包括小学五年级课本下册,5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诗意,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牧童》: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
-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以描述竹林里的馆舍为主题,通过描绘竹子与自然环境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着诗意与美感。整首诗语句通顺,表达了诗人对竹子与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恬静、祥和的意境。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示了王维独特的诗歌风格,被广泛赞誉为唐代名篇之一。
-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作品赏析原题: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简析】:
-
天之道 ① ,其犹张弓与 ②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③ ,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④ ,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
-
(常书鸿)《从铁马响丁当说起》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常书鸿从铁马响丁当说起》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常书鸿 在浩瀚的沙漠上,人们感到一种平凡隐约、不急不慢的丁当声,它们自远而近地划破万里长空。这声音仿佛告诉人们:在这无涯的沙漠中,夜虽阑啊,
-
阳光在大地上游走。它低低的姿态,接近泥土,接近万物,接近我们的敬畏。心向阳光,你会看清楚你追求的幸福,和你必然面临的孤独。记得儿时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出处】唐王维《 使至塞上 》 【意思】在雄峻险要的萧关,我遇见侦察的骑兵,他指着遥远的前方对我说: 都护视察边情现在燕然山。 【全诗】 《使至塞上》 .[唐].王维
-
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官场生活和所谓的笙歌醉舞、功名富贵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诵读封面,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经典诵读封面紫色,诗歌朗诵背景图片,古诗词100首适用于56年级封面紫色。【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
-
万里衔芦别故乡,雪飞雨宿向潇湘。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