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唐宋词之《李清照《渔家傲》》原文、鉴赏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唐宋词之《李清照《渔家傲》》原文、鉴赏和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李清照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①云涛:指海涛。②星河:银河。③帝所:天帝所居之处。④“学诗”句:语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⑤“九万里”句:语出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又云:“鹏之徒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⑥“蓬舟”句:蓬舟,状如飞蓬的小舟。三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水图(之三) 【宋】 马远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本词作于建炎四年(1130)春。建炎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金人犯越州,四年正月二日犯明州,高宗南逃入海。此时李清照携铜器等物,“欲赴外庭投进”,一路追随御舟,其金石录后序云:“上江既不可往,又敌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睦。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在。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可见李清照于建炎四年正月三日以后至章安行在,十八日随御舟沿海路至温州,本词所写,即是其中的航程生活,而采用梦境来描绘,则显得内涵丰厚、意味悠长。

这首词以风格的瑰奇豪放而为人称道,近代梁启超评价:“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艺蘅馆词选)的确,本篇与漱玉词的清倩、柔美格调相去甚远,而绝肖豪放派的风格,或可看作是易安词的别调。其实这与李清照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南渡以前,李清照生活较为安逸,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她“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也变得开阔宏大。

上阕,从记梦中之景开始,为下阕述志设下由梦进入天宫之境。开篇便展现了一幅雄阔、壮美的海天一色画卷。“接”“连”二字把深邃的天宇、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而“转”“舞”两字,则形象地再现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所谓“星河欲转”,是写随着黎明的到来,天上的银河似乎也在旋转一般;“千帆舞”,写海上千帆竞发的状态,好似神帆的飞驰、升降。船摇帆舞,星河斗转,既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也富有梦境的虚幻性,虚实相映,充满了神秘和灵动。此时作者的内心也随着荡漾、涌动,恍似渡过了银河,飞升到了九天云外中。“仿佛”三句便是作者剪辑的天际生活片段,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她回到了天宫,听到了天帝关切地询问她将去何方,这俨然是一个态度慈蔼、关心民瘼的天帝形象。“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仅是一句简短的问候,却饱含着浓浓的温情,也许这正是作者心灵深处的企盼吧,此时她颠沛流离,最渴望的就是有人关心,生活平静,不再飘摇无根,身似浮萍。但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罢了,她的希望只能借助梦境才可以实现。

下阕开篇五句是作者对天帝的答话,“我报”二字使上下两片一气呵成,衔接无缝。“路长嗟日暮”句是倾诉现实生活的坎坷。作者把“路长”与“日暮”提出来,刻意要说明二者的尖锐矛盾,“路”既是现实之路,又是人生之路,词人借日暮,感叹自己已值暮年,而希望不得实现,她的希望是什么?无非是国家安定,生活幸福,婚姻美满,诗词妙绝。此句化用了屈原离骚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镕裁得纯熟、自然,寄意悠远不尽。

“学诗谩有惊人句”又是作者吐露的苦衷,原来她与杜甫一样都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壮志,的确“巾帼不让须眉”,但是一“谩”字便将她内心的愁怨表达殆尽,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身逢乱世,欲诉无门,也只有通过幻想的方式,面对理想的天帝才能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愤懑,这句直指惨淡的现实社会,带给人心灵的震撼。

李清照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女词人,她高洁傲岸,目无下尘,自然不愿屈服于凄凉、残酷而又冷瑟的现实中,遂发出强烈的呼声:“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去追寻她心中的精神乐园,她希望大风不要停住,将自己送到理想的“三山”,从而宕开尘世的一切羁绊,驾着篷帆轻舟,驰骋在海上仙境中,真是气势豪迈,风神摇曳。但她真的能做到吗? 只不过是一梦耳,梦醒了,依旧是凄怆满眼。

这首词作者将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以及上天求索、叩问陈词的隐喻手法引入词间,飞驰想象,巧妙地借用典故和梦幻,构造了奇谲的意象和缥缈的意境,形成了瑰丽奇特的独特风格,气度恢弘、格调雄奇,开南宋辛派浪漫主义词风的先河。(张雅莉)

集评 清黄苏:“此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无一豪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蓼园词选)

清陈廷焯:“有出世之想,笔意矫变。此一无改适事一证也。”(词则别调集卷二)

猜你喜欢
  • 杨维桢《干山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杨维桢:干山志 杨维桢华亭地岸海,多平原大川,其山之联络于三泖之阴者十有三,名于海内者九,其一曰于山,又九之甲也。世传夫差王冢干将

  • 古诗词《青杏儿》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慨叹时光易逝,盛年难再,表露及时行乐,莫负尊前

  • 古诗文《译《天演论》自序》原文|注释|赏析

    [清] 严 复 英国名学家穆勒约翰有言 ② :“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 ③ ,非谙晓数国之言语文字者不能也。”斯言也,吾始疑之,乃今深喻笃信 ④ ,而叹其说之无以易也。岂徒言语文字之散者而已,

  • 禅诗《问影》原文|赏析

    夜堂孤绕座,何物共徘徊?奄忽吹灯去,斯须乘月来。似奴家未畜,疑客户谁开?折项低看汝,将无汝在哉。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后,映在地面或其

  •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全诗赏析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尚书韩择

  • 欧阳修《奉答原甫见过宠示之作》全诗鉴赏

    不作流水声,行将二十年。吾生少贱足忧患,忆昔有罪初南迁。飞帆洞庭入白浪,堕泪三峡听流泉。援琴写得入此曲,聊以自慰穷山间。中间永阳亦如此,醉卧幽谷听潺湲。自从还朝恋荣禄,不觉鬓发俱凋残。耳衰听重手渐颤,

  • 《老子·二十二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① 。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② 。不自见 ③ ,故明;不自是,故彰 ④ ;不自伐 ⑤ ,故有功;不自矜 ⑥ ,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

  • 《送吕子阳自永康携所解老子访余留未久其家报赏析》

    【原题】:送吕子阳自永康携所解老子访余留未久其家报以细民艰食急归发廪账之

  • 欧阳修《盆池》全诗鉴赏

    西江之水何悠哉,经历灨石险且回。余波拗怒犹涵澹,奔涛击浪常喧豗。有时夜上滕王阁,月照净练无纤埃。杨阑左里在其北,无风浪起传古来。老蛟深处厌窟穴,蛇身微行见者猜。呼龙沥酒未及祝,五色粲烂高崔嵬。忽然远引

  • 李白诗词《忆东山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和解读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表面看来,这首诗只写了诗人对东山梦魂牵绕的思念:一个“久”字,暗衬怀念之切;“几度花”,语淡情浓,既反映了诗人不能目睹蔷薇的花开花落、只能诉之于想象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