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昌龄的诗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昌龄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

在古代秦朝,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汉长城

万里长征人未还

千里长征的士兵还未归来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处】唐·王昌龄出塞。【意思】现在高悬在天空的月亮和古代秦朝时所照射的月亮是一样的;而现在的关卡和汉朝时候所设立的关卡也是一样的。但是,那些离开故乡越过关卡而远征到万里外遥远边区的将士们,至今尚未回来啊!【意思2】起句以秦月汉关对举成文,绘出古月犹照今关的苍茫雄浑之景;次句由景入情,慨叹千百年来边患迭起,征夫有去无回,明月关城正是见证。十四个字蕴含着深刻悲剧性的历史、现实内容,也自然地传达出靖边备胡的美好愿望。【鉴赏】从秦汉时便筑关设塞,从秦 汉时明月便照映这关塞。可是一千年来有多少戍边的人只去不还。诗句表 现了对长年戍边、征人不还的慨叹。被许多人看作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 作。前句在修辞上运用了互文见义手法,笔简意繁。诗句发端奇绝。秦 汉关月,时空纵横,寄情于广漠高远之处,可谓天造地设,笔姿雄健, 音节浏亮。后句实为前句的解释,点明慨叹的实际含义。“万里长征”, 极言地广,“人未还”,置人于未知当中,亦显得无边莫测,使前后句 势统一。【鉴赏2】秦汉时代的明月高照,秦汉时 代的边关犹在,连年不断的战争,戍边将士从未返回。首句运用互文见 义的手法,举秦而包融汉,举汉而包融秦。秦汉关月,今犹如昔,征人 未还,千古同慨。诗人以凝炼的笔触,概括了秦汉至唐几个朝代的现 实,指出亘古如斯,频繁的战争使多少征人丧生边塞。作者创造了古朴、 苍凉的意境,寄托了无限愤慨之情。【全诗】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①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 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 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 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一解较合理。②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 区中部。【全诗鉴赏1】 就诗题说,出塞乃乐府诗旧题。乐府诗是要度曲成章,广泛传唱的,因而要求诗中的字句必须易记上口,常见习用。“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生活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字眼。而这句诗的奇妙胜人之处则在于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自然形成一种雄浑浩茫的独特意境。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剧,就不只是当代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的悲剧,这悲剧多么深广沉重啊!而希冀边境守将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而这不平凡的悲剧和愿望,都是随着首句“秦”“汉”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来的。可见,看似平常的“秦””“汉”两词,体现了诗人无比高妙的神思匠心。而这句诗声调之高昂,气势之雄浑,含蕴之深厚,的确可以冠领全篇。 由此可以说,领会“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是欣赏这篇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关键。


【全诗鉴赏2】

这是一首边塞诗歌中的名篇,主要内容是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具体含义历来争议颇多,明代李攀龙、清代沈德潜都有自己的见解。此句以互文的形式歌咏边塞的天地,依然是可爱的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可至今依旧战事频仍。二句写征人未还,也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感,诗人所看到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出塞将士远去不回,而是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的热血男儿悲壮而惨烈的出征场面。有了第一句的时间背景,第二句诗词也就有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沧桑感。三四句借用汉时英勇善战、爱兵如子的 “飞将军” 李广的典故写出普通老百姓对于良将的渴求,表达了人民希望和平的共同心愿。 全诗以浑厚的气势,唱出雄壮豁达的主旨,气韵流畅,一气呵成,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明人李攀龙曾誉之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为过。
猜你喜欢
  • 张道洽《梅花》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张道洽《梅花》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①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注释】 ①径:狭窄的道路。苔:苔藓植物,绿

  • 杜牧《赠别二首》全诗赏析

    娉娉褭褭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古诗词晚会节目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晚会节目,内容包括赏读古诗词的电视节目,赏读古诗词的电视节目,有一个大学生古诗词的比赛节目。1.河北卫视《中国好诗词》2.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3.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节目简介:1.《中华好诗词》是河北电视台自主研发的一

  • 四年级古诗词大赛题型(小学古诗词竞赛试题)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四年级古诗词大赛题型,内容包括小学古诗词竞赛试题,小学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小学四年级古诗词竞赛卷二实小卷答案。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一.名句联句。儿童相见不相识,( )。2、白发三千丈,( )。3、( ),早有蜻蜓立上头。4、( ),二月春风似剪

  • 杜甫《送裴五赴东川》全诗赏析

    故人亦流落,高义动乾坤。何日通燕塞,相看老蜀门。东行应暂别,北望苦销魂。凛凛悲秋意,非君谁与论。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上元二年在成都作,时史朝义未平,故云“何日通燕塞。”东川,属蜀潼川。故人

  • 忍学《夫妇之忍第九十三》译文与赏析

    夫妇之忍第九十三夫妇之忍第九十三 正家之道,始于夫妇。上承祭祀,下养父母。唯夫义而妇顺,乃起家而裕厚。《诗》有仳离之戒,《易》有

  • 《长相思》(康与之)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康与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这是一支颇有民歌风味的小调,以婉丽见长。 上片写西湖风光。南北高峰,两山对峙,乃西湖名胜之一,有“双峰

  • 背这些古诗词有什么用啊(背那么多古诗词有什么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背这些古诗词有什么用啊,内容包括背那么多古诗词有什么用,背古诗词有什么用吗,背古诗到底有什么用。请您相信,现在中国的教育强迫孩子去背记股古诗词,绝对不会害你。我个人认为,背古诗肯定是枯燥的,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呢:1.应付考

  • 辛弃疾《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全诗鉴赏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

  • 《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赏析》

    起首一句气势不凡,笔力沉重,着一“又”字,言东风无情,实则人有情,烘衬出内心的愁怨之深,此意直贯全篇。第二句的“艳粉娇红吹满地”,正面描写落花,“粉”是“艳”,“红”是“娇”,不仅描绘了花的色彩,而且写出了花的艳丽娇冶如人。着力写花的美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