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李庄简公家书》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陆游
李丈参政罢政归乡里时,某年二十矣(1)。时时来访先君(2),剧谈终日(3)。每言秦氏(4),必曰“咸阳”(5)。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一日,平旦来(6),共饭。谓先君曰: “闻赵相过岭(7),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8),岂能作儿女态耶(9)?”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10),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 (11)。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12),笠泽陆某书(13)。
〔注释〕(1)丈: 对长辈的尊称。李丈: 指李光。参政: 参知政事(副宰相)的简称。某: 陆游自称。(2)先君: 作者自称自己死去的父亲陆宰。(3)剧谈: 言谈激烈。(4)秦氏: 指秦桧。(5)咸阳: 以秦国都城代指“暴秦”,进而代指秦桧。(6)平旦:清晨。(7)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与秦桧不合,罢谪岭南,后绝食而死。岭:指揭阳岭,在今广东省揭阳县东北。(8)青鞋布袜: 此处指平民服装。(9)儿女态:儿女惜别之情态。(10)徒:迁谪。海表: 海外,这里指琼州,即今海南岛。(11)垂: 留传。范: 典范。(12)淳熙戊申,五月己未: 淳熙(宋孝宗年号)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公元1188年6月20日)。(13)笠泽:太湖别称。陆游祖籍甫里(江苏省吴县),故陆游自署里居为“笠泽”。
〔鉴赏〕李庄简公,即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宋徽宗崇宁年间进士,后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他性情刚烈,常讥讪朝政; 力主抗战,反对撤销国防、向金称臣纳贡,曾当着高宗的面怒斥秦桧的卖国行为。宋史·李光传载: “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 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 因此,连遭秦桧打击迫害,屡次被贬,曾谪居琼州八年。被贬以后,仍风骨凛然,“论文考史,怡然自适。” 死后,赐谥庄简。著有读易详说、庄简集。家书是他被贬琼州时所写。
陆游的这篇“跋” ,不同于一般“跋” 的写法。作者通过回忆李光罢归的言行,生动而传神地勾勒了李光不畏强暴、刚直不阿的性格和英伟刚毅的豪迈气概。虽寥寥数语,人物形象却神情毕肖,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同时,在对人物的客观描写中,也流露出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具体说来,本文有如下特色:
选择生活片断,显其性格特征。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作者没有采取展开的手法,象小说那样通过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全面地展现人物的身世经历及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而是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两个生活片断、场面,作素描式的勾勒、点染。李光的精神、性格是丰富多样的,本文所要着力表现的是他性格中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方面。为此,文章以追述“逸事” 的方式,突出写了三件事: 一是李光罢政归乡,言及秦桧,“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当时,秦桧盗弄国权,炙手可热,李光敢于怒斥他,将其与暴秦相比,深恶而痛绝之,虽屡遭打击而不屈,这充分表现了他重于国事,轻于己身的爱国思想及耿直、刚烈的性格特征。作者虽然没有具体描绘李光厉声面叱秦桧的情景,但他忠烈刚毅的形象已卓然立于纸上。二是写他接到谪令,不是“悲忧出涕” ,而是毅然“青鞋布袜”而行。另据宋史·李光传载: 当李光面叱秦桧后,准备弃官时,高宗曾劝阻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联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而李光却果决地回答: “臣与宰相争沦,不可留。”第二天,“光丐去” 。这都表现了他甘愿削宫为民,不与奸佞为伍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三是写李光远徙海南后的表现: “虽徙海表,气不少衰; 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 时也。”这说明他被贬谪以后,并未消极遁世,不惟自己坚守节操,而且叮嘱子孙也要这样去做。这种始终如一,矢志不移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以上的三件事,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成功地展示了李光的主要性格特征。
捕捉情态,传其精神。在塑造李光这一动人形象时,作者没有细描人物的容颜、须眉,而是采用“画眼睛” 的手法,以极其经济的笔墨,勾勒了人物的神情仪态。当李光言及被贬谪之事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在这里,作者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舍貌取神”的笔法。文墨虽简约,表现力却很丰富。从那如炬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李光胸中熊熊燃烧的义愤之火; 从那洪钟般的声音里,我们听到了李光对好佞义正词严的叱责。在整篇文章中,用以描写人物形貌的,仅此几笔,真可谓简约之至。文字虽经济,因用在了“点晴”之处,所以人物神情酷肖,声口宛然,活脱脱地立在了读者面前。
对比烘托,增其光辉。在生活中,对待同一事件,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的态度,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同遭罢谪,赵鼎与李光的态度是大不相同的。赵鼎与李光的命运相同,曾两度任宰相,因倾向抗金,与秦桧不和,被罢谪岭南。过岭时,赵鼎作“儿女态” ,“悲忧出涕” ,迟疑徘徊,流露出对朝廷的惜别依恋之情,显得优柔寡断,比较软弱; 而李光不然,“谪令下,青鞋布袜行矣” 。换上平民服装,傲然而去,显得是那么刚毅,决绝,义无反顾,坦然自适。读之,似觉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 在这里,对比手法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给李光的形象增添了许多光辉。
字数:2213 王家伦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089-1092页.
-
装腔作势不论你的道德怎样高,不论你的学问怎样好,我劝你不要摆架子。摆架子,就是装腔作势。装腔作势者,自以为品学兼优,有许多地方是不
-
这是一首五绝形式的咏物寓慨诗。前面两句,以对比出之:“惭君”写葵,“叹我”自谓,寓意相辅相成。作者为自己当时无力雪冤自保、终至被迫流放夜郎的艰险处境发出无可奈何的低吟。对葵叶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葵菜,一说是向日葵,两说都通。根据杜
-
词的上片,写妻子王弗的美貌。“寒玉细凝肤”,描绘王弗的体态。“寒玉”,突出她玉般容貌之清秀。“细”,刻画她皮肤的柔润。“凝肤”,细状她肌体之洁白。“清歌一曲《倒金壶》”,描叙王弗之歌声。“清歌”,衬托歌喉之美。“一曲”,言歌唱得极少,可
-
关于军训的诗歌——相信大家在大学都有过难忘的军训的日子,想起军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痛苦还是欢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军训的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军训诗歌集 1 告白 任凭雨水从面上滑落。 任脚下的步伐越来越沉重。 作为一名军人。 艰难困苦面前,不能低头。 高唱凯歌,勇往直前。 朦胧亮的校园路上。 串出来一道道绿色风景线 虽不是军人 却俨然一副军姿凛然的模样。 高唱凯歌,勇往直前。 军训诗歌集 2
-
【5424】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美〕德怀特·沃尔多著,颜昌武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5 3万字,2017年5月第1版)△3部分
-
针头如麦芒,气出如车轴。间关络脉中,性命寄毛粟。而况清净眼,内景含天烛。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而子于其间,来往施锋镞。笑谈纷自若,观者颈为缩。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常疑子善幻,他技杂符祝。子言吾有
-
在这篇文章里简短地论述一下中国古典戏剧中的陌生化效果的运用。这种效果终于在德国被采用乃是在尝试建立非亚里士多德式 (不是建立在感情共鸣的基础上) 的戏剧,亦即史诗戏剧的时候。这种尝试就是要在表演的时候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名言: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愿: 希望。比翼鸟: 传说中的一种鸟, 不挨在一起不飞。连理枝: 不同科的草木, 枝和干连生在一起。此恨: 指唐玄宗在
-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
-
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何当看花蕊,欲发照江梅。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上元二年冬作。又曰:少尹与行军自不同。西都、东都、北都、凤翔、成都、河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