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意思,出处,故事
宰相: 是对我国封建王朝辅佐君主、统领百僚、总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泛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宰相肚里能撑船”意思是说宰相的心胸很宽阔,豁达大度,肚子里都可以行船了。这一俗语最初确实出自一位宰相之口。
宋神宗时期,国家危机重重。外有契丹、西夏的武装干扰,边塞上战争不断,且屡屡失利;内因每年要纳“岁币”给契丹、西夏,人民负担沉重,加之国家机构繁多,官员超编,办事拖沓,耗费了许多财力。在这种情形下,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提出了改革的计划,对国家的一系列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改革的步骤过快,有些做法过于偏激,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新法实行不久便遇到来自保守派的强大阻力,改革在阻力面前不了了之,变法失败了。
王安石变法不成,便急流勇退。他带着一名童仆,驾一叶小舟微服而行。为避免沿途地方官的迎送,打扰居民,他嘱咐童仆不要透露他的官职,只称作过往游客。童仆不依,反问说:“相公微服潜名,倘或途中有人毁谤于你,如之奈何?”王安石从容地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来人言不足恤;言我善者,不足为喜,道我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
就这样,主仆二人一路缓缓而行。路上,王安石遇到不少反对行新法的人,他们有涵养的,便批评新法的不当;没涵养的,便大骂新法。有些人甚至用十分恶毒的言辞大骂王安石,童仆几次想发言相讥,都被王安石拦住。对这些人的诋毁,王安石都以一种宽大的胸怀,宽容了他们。
由于在这件事上王安石表现了自己的宽阔的心胸,豁达的气度,因此,“宰相肚里能撑船”一语便流行开来。
现多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比喻人胸襟宽阔,对人宽宏大量,能容忍。
-
《水仙·庆宫春水仙花》咏水仙诗鉴赏 王沂孙明
-
题解 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二》。燕将乐毅因为受到燕昭王的信任和重用,得以施展军事才能,在伐齐战争中立下了大功。新即位的燕惠王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而迫使乐毅出奔赵国。燕国战败,燕惠王害怕乐毅趁机攻燕,于是
-
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九月山叶赤,谿云淡秋容。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夕与人群
-
关羽这个人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大英雄,更是一尊光芒万丈的神。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杀蔡阳、单刀赴会、水淹
-
同王征君湘中有怀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
点击进入: 鲁迅《牺牲谟鬼画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 本篇的副标题是鬼画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关于鬼画符在《论辩的魂灵》一文中,有一段引言,对此作了解释: 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虽然不过一
-
陶渊明的《移居·其二》描绘了他在乱世中的彷徨与迷失。千疮百孔的社会让他决定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人对纷扰俗世的痛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深刻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译文的准确和美感让原作的意境得以传达,使当代读者能够真正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情感。 PS:“可可诗词网” does not provide any specific translation for the poem "移居·其二" by Tao Yuanming.
-
苏轼:石钟山记 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渊,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
-
作者: 刘锡庆
-
陈炯明叛变是反对孙中山的反革命叛乱。陈炯明由于1917年拥护孙中山南下护法,被任命为援闽粤军总司令,率部攻闽,占领了闽西南20多个县。1920年,陈炯明部发展到2万多人。8月,陈炯明奉命率粤军回师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