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鲁迅《牺牲谟——“鬼画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鲁迅《牺牲谟——“鬼画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赏析

点击进入:鲁迅牺牲谟——“鬼画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

本篇的副标题是“‘鬼画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关于“鬼画符”在论辩的魂灵一文中,有一段引言,对此作了解释:

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虽然不过一团糟,但帖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显出各样的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今年又到黑市去,又买得一张符,并不见什么增补和修改。今夜看出来的大题目是“论辩的魂灵”;细注道:“祖传老年中年‘逻辑’扶乩灭洋必胜妙法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总之,“鬼画符”是适应画鬼的需要的一种讽刺。本篇题作牺牲谟的“谟”,原意是一种宏图大计,如尚书中有大禹谟、皋陶谟,用在这里,可算得是庄词谐用。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3月18日语丝周刊第18期,后收入华盖集。当时就有一些人好说豪言壮语,以掩饰他们的鄙陋之心。如当时北京教育界的一些官僚,认为教员要索薪,就有悖于清高。有人附会这种意向,发表公开信,提倡枵腹从公,说是“身当教员之人,果有几人真肯为教育牺牲?……教育为最神圣最清高之事业,教育家应有十分牺牲精神,庶可以此精神感化其学生,使各学生将来学成之后,均能效法,以致力于社会国家之中。至于政府欠薪之事,虽然无理,亦只应由第三者发言,或由校长负责全责,教育家自身,盖不应自行索薪,更不应因欠薪而罢课,而妨害及于学生之课业。苟其自觉有其他种种负担,不能长久枵腹教书,则亦惟有洁身而退,以让之可以牺牲之人。”(林骙: 论中国教育之现状,晨报副刊1925年2月1日)鲁迅本篇其中一节便是对这种风凉话的嘲讽。

鲁迅的杂文,发展到华盖集阶段,风格便放恣了起来,嘻笑怒骂,无不可施。本篇便是用极度夸张的荒诞手法,讽刺这种精神现象。主题是要别人牺牲一切,而自己获得一切。因此,文中虚拟的发言者通篇都是风凉话。

第一段,发言者看到一个失业者,却责备他不去做工读书;

第二段,及至知道对方什么都牺牲了,却责怪他为什么还剩一条破裤舍不得奉献。须知“禹入裸国亦裸而游”,一条破裤还是应该奉献出来的。

第三段,听说对方已九天没有吃饭,发言者说:“这真是清高得很哪! 我只好五体投地。……最高学府的教员们,也居然一面教书,一面要起钱来,他们只知道物质,中了物质的毒了。” 这里正刺中了提倡“枵腹从公”的宏论。

第四段,当对方诉说不吃饭没有气力,而发言者却认为是不讲卫生。这显然是一种“顾左右而言他”的诡辩。

第五六段,以激将法欲使对方捐出仅有的一条破裤,以便给他骗来的丫头穿。

第七八段,环绕着裤子做文章。那小丫头自从被发言者骗回家以后,也“已经多天没有裤子了”,尽管他还大言不惭,说什么把她“简直当作姊妹”,“我们都是‘贫民之友’”,而一种残酷的利己嘴脸已昭然若揭。

第九、十、十一段,发言者不但要对方献出唯一的破裤,而且还要对方爬到他家里去献出。第一,爬的时候不能太用力,以免破裤磨损;第二,不能先行脱下,这样虽不至于磨损,但因不雅观,不免被巡警干涉,特别如果问起原委,有辱发言者的令誉;第三,爬到以后,“就脱下来,对号房说:这是老爷叫我送来的,交给太太收下。”第四,在我家门口不可久留,因为你已经九天不吃饭了,万一倒毙,岂不要给我添许多麻烦……这就是这位自称“贫民之友”的大人先生的嘴脸,他对别人连仅有的一条破裤都要剥夺,剥夺完了,连对方的尸体都不准在自己家门口留下。

真是:牺牲! 牺牲! 多少人假汝之美名剥夺别人!

这就是鲁迅为我们给旧时代一个彻底利己主义者留下的画像。使我们特别感到灵魂颤栗的是,这个利己主义者却处处以动听的美妙的大言壮语来粉饰自己,欺骗别人,真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诡辩的本质在于孤立起来看事物,把本身片面的、抽象的规定,认为是可靠的,只要这样的规定能够带来个人当时特殊情形下的利益。譬如,我生存和我应有生存的手段本来可说是我的行为的一个主要动机。但假如我单独突出考虑我个人的福利这一原则,而排斥其他,因此就推出这样的结论,说为维持生存起见,我可以偷窃别人的物品,或可以出卖祖国,那么这就是诡辩。”(小逻辑)本篇中发言者的高论完全是一派诡辩。这种诡辩的特色是用动听的言词裹藏着极端的利欲。通过鲁迅夸张的笔调,荒诞的手法,动听的言词也已经变形,呈现出它的本质,转而成为使人毛骨悚然的恐怖。

猜你喜欢
  • 《先秦散文·战国策·齐人谏靖郭君城薛(齐策一)》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战国策·齐人谏靖郭君城薛(齐策一)》原文鉴赏

  • 《命子赏析》

    命子者,训子也。然而,从头到尾读者却没有感受到被“训”的压力,反而心中时时会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诗人对其子的慈善和宽容。   此诗讲述陶氏远祖始于尧,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且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因时运而有盛有衰,有高有低。在中晋之时,长沙

  • 唐宋词之李煜《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①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②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注

  • 邱少梅《凭栏处愁绪生》散文鉴赏

    栏杆,常常是诱发人伤感的机关。好端端的人,独自站在栏杆上,望春花秋月,望云卷云舒,望苍苍长天与渺渺春秋,也將无端地哀上心头,生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全诗赏析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作品赏析【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②①晴天雨:风吹古木

  • 《送二兄人蜀赏析》

    在古代,人们十分珍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卢照邻的《送二兄入蜀》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其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亲情。  首句“关山客子路”,是向“二兄”说明前方路途遥远、山峦叠嶂、十分艰险,提醒亲人要多加珍重。古时由长安入蜀,必须经过秦岭太白山

  • 《上岩寺访一公‌赏析》

    凌晨,月色朦胧,诗人前往上岩寺访晤尘外之友“一公”(某位高僧)。一路行来,风光秀逸,景象独特,诗人为之陶醉,遂欣然命笔,精心描绘了这次只身进山、爬险道、翻峻岭、穿云雾、观落月、闻晨钟的奇趣和妙景。故此诗既有诱人的诗情,又有浓厚的画意,可谓诗中有画。因此,也不妨将它当做一幅美妙的晨行风景画来欣赏。首联

  • 《赐萧瑀·[唐]李世民》原文与赏析

    [唐]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新、旧唐书《萧瑀传》和《

  • 诗词作品《荔枝叹》鉴赏和精讲

    苏 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

  • 《汉南晤魏侯彦诚魏侯赠诗期依韵知已而荆门受赏析》

    【原题】:汉南晤魏侯彦诚魏侯赠诗期依韵知已而荆门受代归乡襄务冗甚未果答既离襄阳舟中追和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