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吕梁丈夫”注释、翻译和解说
——庄子·达生
【注释】
①吕梁:有两说,一说在西河(今山西离石县),一说在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②鼋(yuan):鳖的一种。鼍(tuo):鳄鱼的一种,俗称猪婆龙。③齐:漩涡。④汩(gu):上涌的漩流。⑤陵:通淩,即淩水,在江苏宿迁县故淩城一带,现已废。
【意译】
孔子在吕梁地方观赏山水,只见瀑布高悬二十多丈,激流水珠飞溅四十余里,鼋鼍鱼鳖都无法逆流而上。这时见一男子在水中游泳,孔子以为是遭受困苦而想自杀的,急忙叫学生沿着水流赶去救他。可是那男子却潜水好几百步才浮出来,然后,披着头发,唱着山歌游到岸边。孔子跟过去问道:“我以为你是鬼,细一看才知是人。请问, 游水也有道吗?”那男子回答说:“我没有什么道,开始的时候是出于习惯,长大以后变成禀性,有所成就也是顺于自然。与漩涡一起没入,与涌流一起浮出,顺着水势而不凭主观的动作,这就是我的游泳。”孔子又问:“什么叫做始于习惯,长于禀性,成于自然?”回答说:“我生于淩水,因而安于淩水的环境,这就是习惯;在水上长大,又安于水上的生活,这就是禀性;我说不出游泳的道理却善于游泳,如同自然的本性一样, 这就是命。”
【解说】
在天空自由翱翔,对于苍鹰来说,乃是最平凡的本领;在江海悠然遨游,对于白鲸来说,也并不觉得有丝毫的神奇;因为这只是它们的自然本性。吕梁丈夫居然能在激流之中像鱼一样悠然自如地游来游去,也就难怪孔夫子要疑惑见到鬼神。可是这样的神技,在吕梁丈夫自己看起来,却觉得非常平凡,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且他也不是口若悬河的理论家,所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只觉得自己是在瀑水里成长起来的,游泳就如同走路一样成了自己的自然习性。既然是一种习性,也就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吕梁丈夫的回答虽然朴实无华,却还是可以给人以许多启示的。这就是人可以通过对自然的适应,培养出适应自然的自然本领——习性。而所谓对自然的适应过程,也就是意识与实践千百次交流以达到顺应自然规律的过程。由此可见人的许多技能,只有通过这种对自然的适应过程,才能进入神化的境界。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或者是按图索骥,长一分太多, 短一分太少,那就不可能进入自由王国, 有所成就的。
【相关名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人需要理想, 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 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苏联·列宁
-
【点绛唇】俺本是避乱辞家,遨游许下。登楼罢,回首天涯,不想道屈身躯扒出他们胯。 【混江龙】他那里开筵下榻,教俺操槌按板把鼓来挝。正好俺借槌来打落,又合着鸣鼓攻他。俺这骂一句句锋铓飞剑戟,俺这鼓一声声霹
-
铃 兰 花 ◆ 沃兰茨 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怕人的、黑黝黝的洼地,大家都管它叫“地狱”。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象一口深锅,只
-
这首词通过对图书一室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宋朝时读书人的那种闲雅的生活,富有情趣。“图书一室。”读起句便颇有点耳目一新之感。点明要写的地点是环堵皆书的书斋。“香暖垂帘密。”两句连读,将书斋里图书见案罗列,垂帘密掩的温馨安谧之感写出。垂帘密,暗
-
[清]欧阳厚均 日知其新,月守其故。 毋求速成,毋求广骛。 骐骥千里,积于跬步。 我马驽骀,十驾可赴。 这是清代诗人欧阳厚均模拟西晋诗人张华励志诗而作的组诗中的一首,其主旨在于向及门诸子劝学。它化用了
-
叶 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原诗今译】 对对瓦雀跳跃,影儿印上书桌, 点点杨花不时地向砚池里飘落。 我悠闲地坐在小窗下诵读《周易》, 春光离开多时,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从体材上分,内容包括诗歌的体材可以分为那几种,古诗按体裁分可以分为几种,诗歌体材分为几大类。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
-
皇矣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
北山移文北山移文 南朝·孔稚珪 【题解】 孔稚珪,字德璋,南朝齐国人,曾担任过太子詹事等官职。他喜欢诗文,颇能饮酒,不愿理会
-
《北岛一切》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北岛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
-
白帝徂秋,黄金胜友〔1〕。解尘成契,冒雨相邀〔2〕。问凉燠则鸿雁在天,叙交游则芝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