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宋词典故“角黍”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宋词典故“角黍”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角黍

【出典】 晋·周处风土记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据初学记卷四引)又,“又以菰叶裹黏米煮熟,谓之角黍。”(据艺文类聚卷四引)。

【释义】 角黍即粽子,从晋时起即有端午节食粽子的记载。传说起源于纪念屈原。

【例句】 ①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杨无咎齐天乐·端午1186)这里是叙写端午节时的楚地风俗。②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刘克庄贺新郎·端午2625)这里举角黍切合端午,并对以此悼念屈原表示不同意见。

猜你喜欢
  • 庠序学校之设,靡有不备。|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庠序学校之设,靡有不备。》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什么是设疑?

    设疑,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是根据句子的语气而分的,与陈 述句、感叹句、祈使句并列的有疑而问的疑问句。设疑,在诗词中注 重作者的表达感受,因而感情更为强烈,并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 奇心。好奇是人们心中永

  • 类比说明的写作手法

    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较。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利用一种或几种事物所存在的共同特点来说明另一种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显得更具体,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例如《天体的来龙去脉》:“恒星无疑

  • 《史记·屈原列传》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①,明于治 乱,娴于辞令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 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③,争宠而心害其能④

  • 《贺新郎》(辛弃疾)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竟 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

  • 《说唐后传》原文和解析

    说唐后传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一名《说唐演义后传》、《后唐全传》。五十五回。题“鸳湖渔叟较订”。鸳湖即嘉兴南湖,此“渔叟”当为嘉兴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乾隆三年(1738)。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

  • 苏轼《更漏子 送孙巨源》全诗鉴赏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意深。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作品赏析【注释】:此为送别词,为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月作者在楚州别孙洙(字

  •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 人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因此古代的帝王要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从教育入手。

  • 《江行的晨暮》鉴赏

    作者: 曹增渝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赏析》

    该词极具萧散简远之神。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