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疑?
设疑,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是根据句子的语气而分的,与陈 述句、感叹句、祈使句并列的有疑而问的疑问句。设疑,在诗词中注 重作者的表达感受,因而感情更为强烈,并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 奇心。好奇是人们心中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焰。在诗词中运用设疑手 法,能够突出诗词的情感脉络,使重点突出,结构井然,并能引起读 者的思考,使读者与作者情感相通,容易产生共鸣。
设疑辞格可分为设问和反问两种。
(1)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 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文章内容,呈现出波澜起伏 的情感脉络。
设问主要的形式有:一问一答式、几问一答式、连续问答式。下 面分别举例说明:
①一问一答式。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此种设 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例如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 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 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之心和惊叹仰慕 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 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 的答案。作者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 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 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 他山岳时不能挪用。给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 气魄雄放的风格。
②几问一答式。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然后,集中加以 回答。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例如李贺南园:“男 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 侯?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 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 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请君暂上凌烟 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 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 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 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激愤情怀。
③连续问答式。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能造成 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例如屈原 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 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 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 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 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 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全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 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诗人 所处时代尚未解决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 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 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 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 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 的奇作。
(2)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 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 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 种形式。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①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 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据 传周穆王在和王母道别时曾说:三年之后,我再来。而现在三年早 到了,你怎么还不来呢?你的骏马不是日行三万里吗?在诗里,作者 暗中讽刺那些求仙问道的皇帝,连周穆王这样的仙人都不在了,求 仙还有什么用呢?百姓的生死不管,而去追求虚无的长生不老之 法,岂不可笑! 作品从王母凭窗等待周穆王的情境开始写起,以传 说为背景资料,以反问结束,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用肯定句表否 定的内容的诗词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反问句不用问号。
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 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 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 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 酷斗争。末后的反问,便是用否定句表达肯定。又如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诗人最后出以反问,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 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真有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淳厚真挚。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上海小学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上海小学语文古诗汇总,上海小学语文古诗汇总,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全文。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
-
《轻与惰是学者之大病.矫轻警惰,即是治病之方,然离却“主敬存诚”四字不得.》什么意思
《轻与惰是学者之大病。矫轻警惰,即是治病之方,然离却“主敬存诚”四字不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张伯行
-
《吾闻详交者不失人,而泛结者多后悔.故曩哲先择而交,不先交而后择也.》出自哪里,什么
交友类名言赏析《吾闻详交者不失人,而泛结者多后悔。故曩哲先择而交,不先交而后择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宋词典故·岂其卿 【出典】 汉·扬雄《法言·问神》:“或曰: ‘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
-
《陈淳·敬恕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天地之性,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在吴伟业词中,这是最沉痛、最感人的一首,以致旧传此为词人临终绝笔。其实,据考证,此词作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距词人之死尚有十八年。吴伟业为明末大名士,明亡,隐居故里。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处】唐·杜甫《春望》。【译注1】战火从去年三月到今春三 月接连不断,一封家人的书信真抵得上 万两黄金啊! 抵:值。连三月:连逢两 个
-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 ① 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 ② 。而山人之亭,适当其
-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黄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