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王维《辛夷坞》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王维《辛夷坞》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如果说辋川诗多数是“偶然托兴,初不着题模拟” (唐汝询语)之作, 那么,这首辛夷坞则应归于少数切题者之列,它是把辛夷坞的主角辛夷 花作为中心来表现的。 辛夷,一种多么不同凡俗的花,高大的树冠,早春先叶着花,花体硕 大,白而有红晕,状似荷花。诗人用“木末芙蓉花”描绘辛夷,可谓形神兼 备。“木末”即树梢,辛夷花不仅开在树上,而且是挺立枝条顶端。明艳秀 美,特别显得精神。比之芙蓉,不仅取外形的毕肖,而且暗传出它有荷花的 高洁。辛夷花不仅以其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珍视,还因为在屈原 笔下被用作美人香草之词而倍受文人的青睐。诗人接着用“山中发红萼”描 绘辛夷含苞待放的情状。“山中”点出环境,作者笔下的辛夷,不是被人移 置于园林、庭院供观赏的,而是长于山野之间,言外有幽谷佳人之慨。尽管 如此,当春日来临之际,它像春之使者,照样满树红萼,十分壮观,给山野 带来勃勃生机。“萼”即花的外包被,一般都是绿色,而辛夷之萼却是红 色,不同寻常。“发”字既写红萼,又预示它即将绽开,富有表现力。后两 句写花落。“涧户寂无人”,“涧户”即山谷出口,因两山对峙如门户,故 谓,这样写落实了上句的“山中”。从结构看,似接实转: 花发当有人赏, 但涧户是人迹罕至之地,“寂无人”说明既看不到人影,也听不到人声,辛 夷花实在开得寂寞。“纷纷开且落”,它悄悄地开放,默默地飘零,开既无 人赏,落亦无人惜。“纷纷”既状开时的忽然怒放,又见落时的飘然凋零,一 语双关,富有主观感情色彩。 有人指出,苏东坡罗汉赞 “空山无人,水流花落”世称妙悟,亦即 此诗意境(俞陛云诗境浅说) 。意思是此诗寓有禅意。有人从芳华与野 境的反差中,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有没有以辛夷自喻,表达一 种自甘淡泊的意绪呢?山中辛夷这一意象的内蕴,真可令人体味无穷,这便 是论家所谓的“幽淡巳极,却饶远韵” (李锳 诗法易简录) 。 【全诗】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注释】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 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 者名玉兰。紫者六瓣,瓣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 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由若干 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冠。涧户:涧口,山溪口。纷 纷:本作“丝丝”。 【译文】 辛夷树枝上的芙蓉,悄悄绽开了红色的花萼。辛夷坞有住户却寂静无人,纷纭的辛夷花啊,边开边落。 【鉴赏】 这首小诗描写山中辛夷花 自开 自落的情景。“辛夷”,即木兰,落叶乔木,又名木笔。“木末”,树梢。“芙蓉花”,莲花。因辛夷花苞的色与形都酷似莲花,所以这里的芙蓉花喻指辛夷花。“涧户”,山涧两崖相向状似门户,即指山涧。孔稚圭北山移文有“涧户摧绝无与归”句。有人说“涧户”指山涧里的住家,不确。因诗中明言“寂无人”,空寂得没有人迹,何来人家? 诗的前两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它不仅开得那样猩红、灿烂,而且它开在高高的树梢,俯临深涧,又是那样高标傲世。诗人选取 “芙蓉花”这一喻象,并敷设猩红之色彩,形容辛夷花的彩艳夺人与勃勃生机。第三句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寂无人迹的深山幽涧之中。然而,就在这个人迹既无、人心不到、荒凉冷落、亘古寂静的山涧里,却有辛夷花历尽千载万载而生长着。它开花时即热烈盛开,使这空寂得发冷发白的山涧野地一片火红;它落花时也毫无惋惜地自行谢落,令人想到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山中。它自开自落,顺应着自然的本性,没有人欣赏它,也无须人去欣赏它。它甘于淡泊,安于寂寞。显然,这个在深涧中孤独寂寞地自开自落的辛夷花意象,富有深邃的象征意蕴。我们从它的环境、生态、神情、气度中,感受到了诗人晚年幽居辋川别业时那种虚融淡泊、追求自性清净的情怀,感受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自满自足、清幽绝尘、冷然超然之美的沉迷; 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于佛教所宣扬的万物静中有动、虽动而常静的寂灭思想的领悟。

而这诸多思想意蕴,如此复杂、微妙的心灵内容,都深藏于辛夷花在空寂无人的涧户中纷纷开落的自然画面之中。诗人并不外加任何抒情议论的文字,也没有用一个禅典禅语,他只是以空寂之心入空寂之境,在空寂的基调上写出了一首冷艳而饱含禅趣的诗。明人胡应麟 诗薮 称此诗为 “入禅” 之作,声称“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说得比较抽象、玄奥。近人俞陛云说:“东坡罗汉赞: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世称妙悟,亦即此诗之意境。”(诗境浅说续篇)揭示了此诗意境与禅家妙悟之境同一机杼,颇能切中肯綮。 辛夷坞所创造的清幽空寂之境,同诗人的另一名篇鸟鸣涧很相似。但二诗在创设意象和艺术构思等方面也有区别。即以表现手法而言,同是以动写静,鸟鸣涧侧重于以声写静,主要从听觉感受方面捕捉自然界的声息音响借以反衬静境; 辛夷坞却着意于渲染视觉意象——花的色彩及其纷纷开落的动态。清人李锳诗法简易录评此诗: “幽淡已极,却饶远韵。”笔者认为,此诗意境虽幽淡,意象却是冷艳的。诗人以动写静是为了显示 “偶动亘静”的佛理。他以艳笔反衬幽淡之境,或许是要表现“色即是空”的禅义吧?禅宗哲学从整体来说无疑是唯心的,但却具有辩证的因素。王维在描绘自然山水中所体现出的艺术辩证法,同他熟习禅宗哲学的思辨方法是不无关系的。
猜你喜欢
  • 蝴蝶梦 关汉卿

    《蝴蝶梦》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主要写包待制“杨善” 的故事。这里的“善”指贤妇和孝子。戏剧的这个主题是通过包拯的一个梦幻告诉观众的。有一天,包待制升厅,坐起早衙,命张千把一个酸枣县解到的偷马贼上

  • (鲁迅)《灯下漫笔》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鲁迅灯下漫笔》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鲁迅 一 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

  • 古代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注释与译文

    【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与译文]桑榆,日落处,比喻人到了晚年。两句大意是:不要说夕阳西下天色已晚,它放射出的霞光还能映红整个天空。比喻人老仍可以大有作为。诗句情豪志壮,充满乐观精神。 参

  • 五四精神古诗词(急求语五四精神有关的古诗词,150字左右)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四精神古诗词,内容包括急求语五四精神有关的古诗词,150字左右急急急,50分急求弘扬五四精神的诗,有关描写五四青年节的诗句。1,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

  • 咏花诗词之《朝中措 月季》全诗原文鉴赏

    赵师侠 开随律琯度方辰。鲜艳见天真。不比浮花浪蕊,天教月月常新。 蔷薇颜色,玫瑰态度,宝相精神。休数岁时月季,仙家栏槛长春。 月季花,又名长春花,因为它逐月开花,人们又给它起了个俗称叫月月红。正因为月

  • 吴融《华清宫二首(其一)》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乾。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游乐之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这是作者过华清宫有感而作的咏史诗。共有两组,一组四首,一组两首,这是两

  • 《珍珠与蚌》鉴赏

    作者: 张俊山

  • 《拟行路难(第四首)·鲍照》原文与赏析

    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

  • 宋词典故“沧浪”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沧浪 【出典】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楚辞》战国楚·屈原《渔父》:

  • 《咏蚕赏析》

    这首诗第一句写养蚕的辛勤劳苦。诗人在这里没有过多地描写养蚕的过程,只是用“辛勤”与“得茧不盈筐”互相对照,突出了蚕事的艰辛。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因此诗人在下句说这些养蚕人“灯下缥丝恨更长”。这句诗用茧丝来比喻蚕农的恨,既形象又贴切。劳动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