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红枣的诗词歌赋
枣被历代诗人写入诗辞歌赋中,咏颂枣树的诗文比比皆是。透过这些诗文,我们能够穿 越时空隧道,尽情领略先前枣乡风光、感受历史沧桑、回味故人先贤爱枣的情怀。
“柚枣杨梅,樱桃蒲陶”。
——西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
“北山有枣,使叔寿考。东岭多栗,宜行贾市。”
——西汉·焦延寿 焦氏易林注·卷三·屯
“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 枣初欲赤时,人从四边来; 枣识今日赐,谁当仰视之。”
——汉魏乐府古辞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乐府诗集卷二十五 折杨柳枝歌之二
“有蓬莱之嘉树,植神州之膏壤; 擢刚茎以排虚,诞幽根以滋长。北阴塞门,南临三 江; 或布燕赵,或广河东。既乃繁枝四合,丰茂蓊郁,斐斐素华,离离朱实。脆若凌雪,甘 如含蜜。脆者宜新,当夏之珍;坚者宜干,荐羞天人。有枣若瓜,出自海滨; 全生益气,服 之如神。”
——晋傅玄 枣赋
“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歌曰: ‘枣之纂纂,朱实离离。’”
——晋潘岳 笙 赋
“建国辩方,外朝九棘; 因材制义,赤心耿直。蔼蔼卿士,亮此衮职。”
——晋.郭璞 枣赞
“浮华齐水丽,垂彩郑都奇。白英纷靡靡,紫实标离离。风摇羊角树,日映鸡心枝。毂城 逾石蜜,蓬岳表仙仪。已闻安邑美,永茂玉门垂。”
——南朝·梁简文帝萧刚 赋吟枣诗
“北园有枣树,布叶垂重荫; 外虽多棘刺,内实有赤心。”
——前秦·赵整讽谏诗
“垂花临碧涧,结翠依丹山; 非直入游宫,兼期植灵苑。落日芳春暮,游人歌吹晚; 弱刺 引罗衣,朱实凌还巾宪。且欢洛浦词,无羡安期远。”
——梁·箫纲 枣下河纂纂
“芳园列干,森梢繁罗; 蕊余茎少,叶暗枝多。复有奇树,风间临柯。深夜影来,未若丹 心美,实绛质嘉枝。重针共暗,枝瓠同瑰;羞金盘于冰水,荐玉案于深杯。此欢心之未已, 方梦肠而屡回。”
——陈后主 枣赋
“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唐·李白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唐·杜甫 又呈吴郎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 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 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唐·杜甫 百忧集行
人言百果中,惟枣凡且鄙。皮皱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已。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挠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需此。
——唐·白居易 杏园枣树
“待过大山过小山,房上地下一片红。”
——唐·刘长卿
“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
——唐·王维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唐·李颀 送陈章甫
“登山不愁峻,涉海不愁深。中擘庭前枣,教郎见赤心。”
——唐·张祜 乐府诗集·古辞
“风高榆柳疏,霜重黎枣熟。”
——唐·柳宗元 田家三首
“沛谯有钜枣,味甘蜜柑差; 其赤如君心,其大如王瓜。尝贡趋国门,岂及贫儒家?今见 待士意,不异卢仝茶。食之无厌饫,咏德曾未崖!”
——宋·梅尧臣 亳州李密学寄御枣一箧
“树头阳乌饥啄枣,破红绕地青蝇老。青蝇雨湿惊不飞,残枣入泥人不扫。西风落尽乌亦 归,晋客齿黄空懊恼。”
——宋·梅尧臣 乌啄枣
“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汝长才堪轴,吾归己及瓜。”
——宋·苏轼 和子由歧下咏枣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宋·苏轼 浣溪沙
“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旗前。” “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
——宋·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
“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 甘辛楚国赤萍实,磊落韩嫣金弹丸。聊效诗人投木 李,敢期佳句报琅王; 嗟予久苦相如渴,却忆冰梨慰齿寒。”
——宋·欧阳修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
“鸟衔枣食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
——宋·欧阳修 戏书示黎教授
“枣径瓜田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
——宋·张耒
“种桃昔所传,种枣子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才又良木。余甘人邻家,尚得馋妇逐。况余 秋盘中,快啖取餍足。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贽享古已然,豳风自宜录。缅怀青齐间, 万树荫平陆。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广庭觞圣寿,以此参肴蔌,原此赤心投,皇明倘予 烛!”
——宋·王安石 赋枣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 杆。莫遣旁人警去,老夫近处闲看。”
——宋·辛弃疾 清平乐
“枣瓜如可啖,直欲觅安期。”
——宋·辛弃疾 临江仙
“紫烂山梨红皱枣。”
——宋·范成大
“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明·文天祥
“枣花至小能结实,桑叶虽微可作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竟空枝。”
——明·朱文康 牡丹
“八月剥枣时,檐瓦晒红皱。持此奉嘉宾,为物苦不厚。岂知备贽谒,兼可登笾豆。桂子 不可食,馨香徒满袖。”
“破枣观其核,中空无所有。乐陵传此种,海内云无偶。矫揉事接植,期以适人口。千种 无一生,真性戕已久。”
——清·纪晓岚 食枣杂咏
谷峡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
松涛鸣翠摇青嶂,枣实凝丹映彩虹。
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
圁川沙碛寒烟乱,旅雁飞飞芦荻丛。
——清·王庆纶 题清涧王宿里
圁水分仍合,黄河去复还。
路通王宿里,门对石楼山。
人物秦风古,桑麻晋地环。
蝉鸣秋月冷,怡怏枣林间。
——清·惠种 清涧两河口
春分一过是秋分,打枣声喧隔陇闻,
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房脊晒红云。
——清·无名氏
-
这首词是作者在秋夜送别友人的词,是一首集合多种秋景融入秋心的小词。词虽欠含蓄,但天然绝妙。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由景入情。全词对友感情真挚,和友离别充满了惆怅之情。上片以情写景,情景交融。下片由秋景来抒情,不忍和朋友离别。 “怅望浮
-
墨馀录 清代文言短篇杂俎小说集。一名《对山书屋墨馀录》,又名《对山馀墨》。十六卷二百二十九则。题“对山书屋原著”。作者毛祥麟,字瑞文,号对山,上海人。成书于清同治九年(1870)。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同
-
【名句】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 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仰望高空的人不能忽视地下,往前方观看的人不能忽视背后。比喻做事必须周密考虑,谨慎为之。
-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杳杳天低鹘没处③,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释】 ① 此诗原作共二首,这里选第二首。 澄迈:指澄迈县,在海南岛北部,琼州西。 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查慎行注引《
-
鼎在耳二首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时有世人来舐鼎,俗随鸡犬事刘安。 作品赏析原题: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
-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 新诗鉴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 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
-
黄庭坚刀坑石如刀,劳坑人马劳。窈窕篁竹阴,是常主逋逃。白狐跳梁去,豪猪森怒嗥。黄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鸾鸟古诗词,内容包括鸾鸟古诗,写鸟的古诗诗句,形容“鹏鸟”的诗句。翠碧鸟【唐】韩偓天长水远网罗稀,保得重重翠碧衣。挟弹小儿多害物,劝君莫近市朝飞。桐花鸟【唐】可朋五色毛衣比凤雏,深花丛里只如无。美人买得
-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作品赏析孟浩然诗主要以五言擅场,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施之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陈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