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阿豺折箭”注释、翻译和解说
——魏书·吐谷浑传
【注释】
①阿豺:吐谷浑国王。②母弟:同母弟。③社稷:古代帝王和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代指国家。
【意译】
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次,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过了一会,他又命令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很容易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只箭一起折断。”慕利延用尽力气,怎么也折不断。于是阿豺意味深长地告诫他的儿子们:“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一支箭很容易折断,集聚成众就难以摧折了。只要同心协力, 我们的国家才可以巩固。”
【解说】
“折箭”或“折筷子”的故事以不同的形式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久已被选进小学语文课本,用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了。阿豺从一枝箭与十九枝箭的形象对比中引申出“单者易折,众则难摧”的道理,中国格言里“独木不成林”,“众志成城”等揭示的也是同样的意思,用我们的话说,即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倘若承认并接受这一命题如同折断一枝箭一样容易的话,那么实践这一真理则至少不会比折断十九枝箭更省力。十九枝箭可以简单地被聚成一束难以轻易摧折,那么十九个人何以凝成一体立于不败呢?阿豺在“社稷可固”的目标下告诫他的儿子们“戮力一心”,由此看来,人的凝成一体需要一种基于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凝聚力。大到国家,小到团体,缺少这样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就是力量便只是一句空话。
【相关名言】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雷锋
-
柳真龄字安期,闽人也。家宝一铁拄杖,如ω栗木,牙节宛转天成,中空有簧,行辄微响。柳云得之浙中,相传王审知以遗钱镠,镠以赐一僧。柳偶得之以遗余,作此诗谢之。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忽闻铿然爪甲声
-
萧纲:行雨山铭 萧纲岩畔途远,阿曲路深,犹云息驭,尚且抽琴。兹峰独擅,嵌崎千变。却绕画房,前临宝殿。玉岫开华,紫水迥斜。溪间聚叶,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①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② ,恒也 ③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④ ,行不言之教 ⑤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谈艺录》 钱钟书所著诗论著作。1948年开明书店初版,正文91篇,补遗18篇。1984年中华书局为出补订本,以初版本为上编,而稍有删润;逐处订补之文,列为下编,字数几与上编相侔。。全书共43万字。1
-
凉风起禁掖,新月生宫沼。夜半秋暗来,万年枝袅袅。炎凉递时节,钟鼓交昏晓。遇圣惜年衰,报恩愁力校素餐无补益,朱绶虚缠绕。冠盖栖野云,稻粱养山鸟。量力私自省,所得已非少。五品不为贱,五十不为夭。若无知足
-
《崇礼先师,增辉圣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背这些古诗词有什么用啊,内容包括背那么多古诗词有什么用,背古诗词有什么用吗,背古诗到底有什么用。请您相信,现在中国的教育强迫孩子去背记股古诗词,绝对不会害你。我个人认为,背古诗肯定是枯燥的,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呢:1.应付考
-
【名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语出《宋史·王安石传》。天象的变异不值得畏惧,先辈的做法不值得效法,众人的议论不值得属意。说明为政贵在因时因事制宜,而不能拘泥于故制,为天变和人言所惑。
-
宋·黄庭坚1前承谕作《木假山记》跋尾2,以明允公之文章3,如天地之有元气,万物资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