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柳村渔乐图》赏析
柳村渔乐图
清·樊圻作
绢本青绿
纵二八.六厘米
横一六七.八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署款“乙酉蒲月钟陵樊圻画”,钤印“圻”、“会公”,另有梁清标、曹溶、王士祯、陈禧等十八家题咏。
柳村为清代梁允植居处。十八家题咏上款皆为“承笃”,据徐轨词苑丛谈记:“柳村在恒山之南,梁冶湄使君读书其中,属金陵樊圻画柳村渔乐图。”梁冶湄即梁允植,字承笃,河北正定人,官至延平知府,著有柳村词。据卷后吴榷题诗:“拙宦栖迟苦不调,感时愁绝怀故土。故乡迢遥在何处,旧游尚记门前树。万缕拖烟手自栽,绿荫总在今谁主。”悉知梁允植宦游在外,因思念故乡,故请樊圻绘此图以寄托怀乡之情。
柳村渔乐图
梁允植所居之柳村,在恒山、滹沱河之间。恒山在今河北省正定县南,柳村属于北方的水乡。樊圻是位长居南京的画家,他所作此图,显然并非对景实写,而是依据江淮一带景色进行创作的,仿效赵令穰、赵孟頫的江湖平远小景画法,而能自出新意。
画面描绘的江南水村,起首作河渚深处两岸陂陀夹行,柳树丛中房舍掩映。随着柳村展开,坡堤逶迤入水,渔舟系泊岸边。水面逐渐开宽,柳堤村舍渐远,直至水天相连,无边无涯。画家将深远之景横向展开,使前后幽深的景色随长卷一一罗列眼前,打破了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布局,与前人的江湖小景比较,虽同属平远法,却显得更加明晰亲切。
在艺术表现方面,作品取景比较简洁,突出春柳、青山、村舍、渔艇,余者从略,使“柳村渔乐”的画题十分鲜明。柳树的干枝和细条、山石和舟屋的结构均以工整严谨而又简练准确的线勾勒,粗细、轻重、刚柔随物而异,使物象轮廓分外明晰。在用色方面颇见大胆,青山、绿树,明快而绚丽。这些手法,与当时流行的文人画所追求的随心所欲的布局、放逸的笔墨、含蓄平和的格调大相径庭,而着意于表现春光明媚、旖旎绚烂的江南水景,这种“以造化为师”的创作态度是可贵的。
-
东都寄食似孤云,AA36被真成一宿宾。收得玉堂挥翰手,却为淮月弄舟人。羡君湖上斋摇碧,笑我花时甑有尘。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来诗有芍药春之句。扬州近岁率为此会,用花十余万枝,吏缘为奸,民极
-
西宫即兴圣宫,在大都大内之西北,建于武宗至大元年(1308)二月,凡四十间。此诗作于文宗至顺二年(1331),萨都剌当时在翰林国史院任职,有机会进入西宫。全诗共两首七绝,第一首写儒生在西宫讲经,第二首写在西宫奏乐宴饮。此为第二首。这一首颇有特色,他不直接写宴乐场面,只通过侧面描写,就把盛大而热闹的景
-
作者: 童继红崔承枢魏惠明 【原诗】:客从长安来,还
-
无名氏 四节 海棠过雨红初淡,杨柳无风睡正酣。杏烧红桃剪锦草揉蓝。三月三,和气盛东南。 垂门艾挂狰狰虎,竞水舟飞两两凫。浴兰汤斟绿醑泛香蒲。五月五,谁吊楚三闾。 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
-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有家不能归的愁苦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景,江水碧绿,江上的飞鸟显得更加洁白如雪,山峦青翠,花儿红得似燃烧的
-
问吉转征鞍,安仁道姓潘。归期明主赐,别酒故人欢。珠箔障炉暖,狐裘耐腊寒。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
-
淮阴行五首(其四) 刘禹锡 何物令侬羡? 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 宿食长相见。 刘禹锡诗鉴赏 早春时节,淮水轻荡,紫燕双飞。一位少妇在船埠给自己的丈夫
-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德佑二年正月十九日 1 ,予除右丞相 2 ,兼枢密使 3 ,都督诸路军马 4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5 ,战、守、迁皆不及施 6 。缙绅大夫士革于左丞相府 7 ,莫知计所出。会使辙
-
曾巩有着深厚的儒学修养,同时又是一位极为博学的作家,他在文中将所有的论述与儒家的基本理论及以往的历史事实结合得非常紧密,从而将道理阐发得极为明白。
-
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校奇。寄与玉人天上去,桓将军见不教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