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注释、译文和感悟
注释
①桑、梓:古人家前屋后常栽之树,容易引起人们对父母和先祖的怀念,后代遂成为故乡的代称。②瞻:尊仰;匪:非。③依:依恋。④属(zhǔ):连属(连接)。⑤离:通“丽”,附着。⑥辰:时运。
译文
家前屋后桑梓林,想起双亲毕恭敬。无时不尊我父亲,无时不恋我母亲。哪有皮裘不连毛,怎有皮裘不附里。老天既然生下我,何处安生叹伶仃?
感悟
悠悠桑梓情,拳拳赤子心。桑梓是乡情之寄托,父母是生命之源泉。
桑梓是游子躲避风雨的港湾,父母是子女立志四方的导师。回报桑梓,孝敬父母不是也应成为我们每个人共有的人生准则和目标吗?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① 褒
-
一、贺敬之的革命浪漫主义理论情怀贺敬之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具有理论修养的诗歌理论家。就像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一
-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这可以说是一首寓言诗。我希望读者诸君不必急于看下文的诠释,只凭自己的直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意作一番体味。 诗句看来很平常,然而这
-
昔年尝羡任夫子,卜居新息临淮水。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竹陂雁起天为黑,(小竹陂在县北。)桐柏烟横山半紫。(桐柏庙在县南。)知君坐受儿女困,悔不先归弄清泚。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寄食
-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下面是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振国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
-
苏轼以吟诗有讥讪,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台差官追
-
周礼非周公书周礼非周公书 【原文】 《周礼》一书,世谓周公所作,而非也,昔贤以为战国阴谋之书,考其实,盖出于刘歆[1]之手。《汉
-
王安石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子厚名与韩
-
《战国策》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 ② ,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③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 ④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 ⑤ ,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
-
庆东原·青田九楼山舟中作 乔吉 渺渺山头路。鳞鳞山上田。 绕篷窗六曲屏风面。 似丹青辋川。是神仙洞天。 隔云树人烟。 试看玉溪边。恐有桃花片。 乔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