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于若计者, 不可使用国。
注释: 匮(kui): 贫乏。毋: 无。侈泰: 奢侈浪费。为: 治理。若: 此。用国:执掌国家大权。句意: 国家奢侈, 开支费用就大; 开支费用大, 百姓就贫困; 百姓贫困, 就会产生邪念; 产生邪念, 就要为非作歹。所以, 产生邪恶的原因, 在于贫困不足; 产生贫困不足的原因, 在于奢侈: 产生奢侈的原因, 在于没有节制。所以说, 严格掌握开支, 提倡衣着俭朴, 节俭财务费用, 禁止奢侈浪费, 都是治理国家的当务之急, 不懂得这些道理的人, 不可使他执掌国家大权。
管子· 八观
-
对一垄土地下犁的时候,耕手总会吧嗒着旱烟满眼瞄着,看得有些门道的时候,他会打几个哈欠、对着山坡吼上几嗓子,山坡上吃草的牛儿
-
星辰[智利]加·米斯特拉尔 著朱景冬 译作者简介加·米斯特拉尔(1889~1957),智利女诗人,194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因爱人死亡而走上了
-
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香躬执勤苦,一意事父。夏天暑热,为扇凉其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刘护表而异之。有诗为颂。 ① 诗曰: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
-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指外因和内因存在辩证关系,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促使事物发展变化。毛泽东《矛盾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萧统 夫自衒自媒者 (1) ,士女之丑行; 不忮不求者 (2) ,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 (3) ,贤人遁世 (4) ,其故何也?含德之至 (5) ,莫逾于道; 亲己之切 (6) ,无重于身。故道存
-
(咸有一德) 能够保持纯善的德性,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很顺利。伊尹训诫太甲要常保一德,才能无往不利。
-
清·翁同龢2(同治五年丙寅正月)初六日3。晚访李兰生4,知上于明日至书斋5,并闻上除夕
-
错认 【原诗】:月儿高,望不见我的乖亲到(1
-
诗文当句对诗文当句对 【原文】 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烝兰藉”、“桂酒椒浆”、“桂棹兰枻
-
这首诗是虞世南酬和唐太宗《赋得临池竹》的应制诗。太宗诗曰:“贞条障曲砌,翠叶负寒霜。拂牖分龙影,临池待凤翔。”第三句仿效竹子和龙之间的无数传统联系,说明窗口的竹影与龙相似。第四句用的是凤凰只肯栖息竹林的传说。但是在第二句里,太宗出了一个不得体的差错,把竹子耐寒的主题写入春天或夏天的景象里。虞世南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