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范《山行》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这是一幅春意盎然、有声有色的彩色画面:道道飞泉从山上奔泻而下,风吹飘洒,恰似滴滴雨珠;醉人的春风使山野披上绿装,山间水田,绿水盈满,稻秧似针,勃然尖挺,破土而出;诗人陶醉其中,直至夕阳西下,鹧鸪催鸣,仍然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他们(指中国诗人)还有一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转引自林东海诗法举隅第200页)就是说中国诗歌常常离不开描写自然景物,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达情。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全诗无一“情语”,然而诗人们各自的盎然情趣充溢诗中,感染读者;所以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姚范的这首山行,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从“炼字”的角度看,这首诗中“秧针”二字,原本“极平常浅淡语”,然而“以力运之,便勃然生动”(黄子云野鸿诗的),比喻贴切,形象逼真,是这首诗另一值得称道之处。
-
《汉魏六朝散文·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原文鉴赏
-
丘和声《北山爲庆远郡镇,仲夏瘴暑,庄守参可贽邀饮绝顶,以苏沉郁,返自雪花窦,复游
北山爲庆远郡镇,仲夏瘴暑,庄守参可贽邀饮绝顶,以苏沉郁,返自雪花窦,复游东阁,次白龙洞鞅掌积羁辰(6),遐心在层壑(7)。干城自缓带(8)
-
白帝徂秋,黄金胜友〔1〕。解尘成契,冒雨相邀〔2〕。问凉燠则鸿雁在天,叙交游则芝兰满
-
典源出处 《新唐书 李密传》: (李密) 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 《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
-
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 (1)榕:我国闽、粤及西南地区特产的一种高大常绿乔木,其木大而枝叶繁盛,树荫极广。榕叶落尽
-
童年时小河很宽 能游到对岸比成年后横渡长江还有成就感许多年里都自豪地告诉朋友我家门前的大河向东流吹牛的程度比童年的梦想还不着边际童
-
是词写春愁。前阕写“春分天气”的明媚景色,但也以成双的燕子反衬孤眠的鹦鹉春景,成为对比强烈的两个具象,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后阕写闺妇。特写居所周围的春天景色。“薜荔依墙,莓苔满地”的荒芜景象同上片的明丽春景退然不同,这也是使观赏者思旧的契
-
楼这个富于诗情画意的字是中国文学的专利品,尤其是专属于诗的。同一楼字在法文或英文中便只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平凡庸俗,仅仅意味着平房或楼下的反面,不蕴涵任何美感,而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会引起诸多
-
古文·上林赋 司马相如亡是公听然而笑曰(1):
-
一现在,我越来越多地想到他们。我把这归咎于衰老。正是不可避免与抗拒的衰老,让我变得脆弱与多感。他们曾在我的身体内存在过,他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