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原文、注释和鉴赏
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
(1)榕:我国闽、粤及西南地区特产的一种高大常绿乔木,其木大而枝叶繁盛,树荫极广。榕叶落尽:二月本不是榕树落叶期,而这年因雨水多,而使榕叶落尽,属反常现象。
(2)宦情:做官的兴趣,仕宦的前途。羁思:羁旅中的情思。
(3)春半如秋:二月春光最浓之时,却百花凋谢,榕叶落尽,有如秋天的景象。
【赏析心得】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柳宗元同刘禹锡同年进士及第,年仅二十岁,可谓春风如意,早年得志。但自顺宗永贞元年(805)参与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之后,便仕途坎坷,先是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进京,不到一个月,又被贬谪,发往更遥远偏僻的广西柳州,不到五年便卒于谪地柳州,时年仅四十七岁。这首诗便是他逝世前夕所写,也算是夕阳之作吧。
诗的首句“宦情羁思共凄凄”,诗人开头就点明了,远谪南蛮之地,宦情淡薄,思乡之情却很浓,句中一个“共”字,说明凄凄加凄凄,愁思是双倍的沉重。“山城过雨百花尽”,恰巧这一年柳州遇上大雨,百花凋谢,榕叶满地。诗人在这春半二月,踱到中厅,看见落叶满庭,听见莺啼嘈杂慌乱,在这反季节中,心中别是一番感受。“春半如秋意转迷,榕叶满庭莺乱啼。”诗人似乎到了秋天,宦情羁思双双涌上心头,情意凄迷心头烦乱。同一时间,子厚好友梦得也被贬在荒僻的巴山蜀水,却很快融入当地的民风民俗之中,以坚强和豁达面对贬谪。第二次被贬的十三年后,即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挚友兼战友柳宗元英年早逝,刘禹锡却回到京城再游玄都观,再次挑战反对革新的守旧势力。长才不竟,扼腕痛惜的,诸如李贺(二十七岁)、李商隐(四十六岁)、吕温(三十九岁)等诗人,均因不适逆境,心情郁结而英年早逝。可见,逆境中豁达乐观,坎坷中不折不挠,保持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对进入夕阳的老年人,是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
-
划 手 ◆ 泰戈尔 你是否听见远方的死亡的喧嚣? 你是否听见从火海和毒云中传来的呼叫? ——是船长要舵手把船儿转向一个未知
-
每年正月,都是武安各乡村最热闹的时候,各种民俗和文化活动竞相上演。戊戌正月十四,我带领神钲书院的文友们走进太行,去一个叫做姚家峧的
-
庆历四年 ① 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② 。越明年 ③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 ④ 于其上。属 ⑤ 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
-
云雨三年别,风波万里行。愁来正萧索,况见古人名。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出处】唐杜牧《 赤壁 》 【意思】沉入江沙之中的折戟断刀, 五百年来尚未残销。 我将它细细地磨洗,辨认前朝。 唉!如果周郎当
-
黄景仁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这是诗人的早年之作,诗中充满豪气,与他后来“如咽露秋虫,舞风病鹤”(洪亮吉《北江诗话》)的多数诗篇判若两人。《少年行》,乐府
-
欧阳公晚年,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宋·沈作喆《寓简》卷八 [述要] 欧阳修晚年曾自己编定平生所写文字,费尽心
-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一 【意思】曾是:已是。 金烬暗:蜡烛已烧成残灰,暗淡无光。 断无:绝无。 石榴红:石榴花开。两句意谓已经伴着暗淡的残灯度过无
-
柳动晴风拂路尘,年年宫阙锁浓春。一从翠辇无巡幸,老却蛾眉几许人?风吹柳带摇晴绿,蝶绕花枝恋暖香。多把芳菲泛春酒,直教愁色对愁肠。
-
风光引步酒开颜,送老消春嵩洛间。朝踏落花相伴出,暮随飞鸟一时还。我为病叟诚宜退,君是才臣岂合闲。可惜济时心力在,放教临水复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