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风雨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王蒙
纸窗风破雨泠泠①,十载山中对短檠②。
老矣江湖归未遂③,画间如听读书声。
【注释】
①泠(ling)泠:形容雨声清越。②檠(qing):灯架。③归未遂:退隐未成。这句诗指刘性初怀有年老思归之意。
【评说】
本诗选自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一。
初读这首题画诗,真有点莫名其妙。待等一读王蒙的破窗风雨图的题款和诸家诗、记以后,便能领悟这首诗的妙处。王蒙友人刘性初,好读书,十年寒窗,昼夜不辍,自称住的地方为“破窗风雨”,很多人为他写诗、作记,称颂他的苦学精神。元至正廿六年(1366),岁在丙午,王蒙为他画了一幅破窗风雨图,还在上面题了一首绝句诗。董其昌评这幅画说:“王叔明画卷有听雨楼,与此卷绝类,但此图更清润,有赵吴兴法。”(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一)赵吴兴,即赵孟頫,是王蒙的外祖父,王蒙少时从赵孟頫学,得其风韵,晚入董、巨之室,更能广征博采,融会贯通,自立门户。
诗的前二句,描绘画面实境,称颂刘性初的苦读精神,后二句,宕开一笔,由眼前景推想开去,想象刘性初“老矣”时,因在外游宦而不能归隐,展读画卷,看到自己在山中苦读的情状,耳畔似乎响起琅琅读书声。绘画艺术无法表现声响,更难以表现极长的时间跨度。王蒙这首题画诗,却能补救绘画艺术的这两个缺撼。在描绘画面实景“山中对短檠”、表现刘性初苦学情状时,诗人跨超了时空的限制,写出刘性初十年苦读的生涯;更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写出破窗边的风雨声和刘性初的读书声,并推想他老年观画的心态,充分发挥了题画诗申补画意的艺术功能。破窗风雨图画风清润,题诗诗思也清润,画境与诗境互相融通,诗境通过画境托出,绘画美和诗美在这首诗里得到完美的统一。
-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记叙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诗人抓住和风、残雪、冉冉飘动的蛛丝、静谧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等景物极力烘托出初春的温馨,但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赏春,而是通过对春日风光的咏赞,排遣被贬谪后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表面写景,实
-
《萤火虫》 泰戈尔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 你多么欢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
-
亲故久别,老大重逢,说起往事,每每象翻倒五味瓶,辛酸甘苦都在其中,而且絮叨起来没个完,欲罢不能。窦叔向这首诗便是抒写这种情境的。 诗从夏夜入题。夜合花在夏季开放,朝开暮合,而入夜香气更浓。表兄的庭院里恰种夜合,芳香满院,正是夏夜物候
-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早晨到海边去散步,仿佛觉得那蔚蓝的大海,比前更加蓝了一些;天,也比前更加高远了一些。回头向古陌岭上望去,哦,秋色更浓了。 多么可爱的秋色啊! 我真不明白,为
-
1、意象宏阔:唐代边塞诗多有从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的特色,本诗也不例外。比如像“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阴山瀚海千万里”、“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等句,都写得气势磅礴。 2、对仗精美:本诗虽是七言歌行体,但其中有不少的
-
沈括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1)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 (2)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3) ,此时尚未有名。按西域书 (4)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
-
今之教者,呻 ① 其占毕 ② ,多其讯 ③ 言,及于数 ④ 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 ⑥ ,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 ⑦ 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
-
九陌逢君又别离,行云别鹤本无期。望嵩楼上忽相见,看过花开花落时。繁花落尽君辞去,绿草垂杨引征路。东道诸侯皆故人,留连必是多情处。
-
上片忆旧。“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这一深沉的慨叹蕴含着词人对青春生活的追忆,同时,更饱含着词人对洛中故友的深切缅怀。而事实上,在洛中与欧阳修相交甚欢的友人多半已经辞世,宋宝元二年(1039),谢绛卒,宋庆历七年(1047),尹
-
时间是古板又狡黠的,不会因为夏日午后窗外操场上忽明忽暗的喧嚣缩短,也不会因为学子们踏进高考考场前难以捕捉的拥抱和笑颜拉长。又到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