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原文和赏析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释】
午日: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相传屈原在这一天投江,民间要赛龙舟、吃粽子以示纪念。节序:节令。歌罢:歌咏完楚词。戎葵:蜀葵。湘中:湘江水中,指屈原投江处。
【鉴赏】
这是靖康之乱后,作者避乱襄汉、湖湘一带时,于端午之日借祭奠屈原以抒忠贞同生死之志的爱国词篇。与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清新幽雅不同,此词自有吐语峻拔的超旷豪迈之风。
上阕起句“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以高亢的起调奠定了全词激越的抒情基调。“高咏楚词”写出自己凭吊屈原感时伤事的特定心境。“午日”点出特定的时间;“天涯”暗示身经离乱的现实;这种心境自然带出“节序匆匆”的感叹,也为以下各句紧扣端午节来写景作了铺垫。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火红如焰的烂漫榴花已不如当年赏花观舞时美人的红色罗裙,这是写词人的颓唐落没情怀。元稹早以诗句“满眼思乡泪,相嗟亦自嗟”,将石榴与思乡相联接。在作者眼中,石榴花色暗淡也是因他心怀乡愁之故。或许是受作者热爱故土之情的感染,石榴不愿如往昔一样艳丽吧。这里情与景交融,两者浑然莫辨。总之,这种种情怀无人能理解。高歌楚词之后,满帘生风。上阕在前后照应中以“满帘风”的意象烘托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
下阕抒发更加深沉真挚的感慨。起句“万事一生伤老矣”,就将作者对社会动荡、个人身世、历史更替的感怀概括无遗。经历众多沧桑变故的作者,仍以“戎葵”向阳自喻至老不渝的爱国之心,以“凝笑”表现自己超旷豪迈的气概,极富感染力。正因为如此,作者对屈原才会有虔诚的缅怀之举。“去年”说明此举并非今日才有。酒洒江中,让它今晚就将祭奠带到汨罗江,自己也好以满腔爱国豪情告慰先贤英魂。
全词以祭奠始以祭奠终,开阖自如。两次写到“花”,意绪迥然有别,抒情在跌宕变化中走向深沉感愤。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儿女不孝的歇后语,内容包括关于孝敬的歇后语,说儿女不孝的民间俗语,有一句话是形容大儿子不生育是不孝的成语怎么形容的呢?。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清代 王中书 《劝孝歌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什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关汉
-
小园东,花共柳。红紫又一齐开了。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忙忙走。花心偏向蜂儿有。莺共燕、契他拖逗。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
我行走在九江王英布王宫的废墟上。三月,草叶刚刚返青,油菜花还在打着朵儿。阳光照在旧城的黄土上,时而幽暗,时而澄明。我的眼前又浮起英
-
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
-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
-
【注释】:又作李冠作此为咏史怀古词。全词通篇隐括《 史记 》中的《项羽本纪》,把项羽从起兵到失败的曲折历程熔铸在词中,将项羽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慷慨雄伟。全词音调悲壮,气势不凡,情致激昂,于婉约绮靡的词风之外,又表现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慷慨之气,有
-
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作品赏析【鹤注】据新旧史《高适传》云:至德二载,适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永王璘败,李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