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西塍秋日即事》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周密
络纬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
堤杨脆尽黄金线,城里人家未觉秋。
这是一首写秋日凄凉景物的小诗,用词造语非常凝练,有点像诗中李贺词中吴文英的风格。“络纬声声织夜愁”的织字一语双关。络纬就是诗经·七月里说的莎鸡,又叫促织或纺织娘。它的叫声像是织布机声,催人夜织。作者听到一声声的络纬,说像织机声音,而它们所织的却是夜晚的悲愁。这个句子如果说得平淡些,就是夜晚络纬的鸣声引起人们的愁思。作者用“织夜愁”三字来表现,虫鸣声和人的感受融为一体了。“酸风吹雨水边楼”。水边楼上是无情的风雨,使络纬已织之愁更加浓重。酸风二字,李贺喜用,如“东关酸风射眸子”。这个酸是指人的感受,风使人辛酸。上一句写夜间,这一句写白天。夜愁无奈,到水边散散心,却又碰到“酸风吹雨”的凄凉。
以上两句从夜晚的秋虫,写到自然界的风雨,再从“水边”着笔,水边多的是垂杨,酸风苦雨的摧残,昔日的柔丝袅娜,现在却变得枯黄硬脆,一碰即折了。造成“堤杨脆尽黄金线”的句子,在富贵气象的字面里(黄金)写出憔悴的实质,不说风雨使然,而说堤杨自身把黄金线都弄脆了,这也是拟人的写法,堤杨也人格化了,这样就增加了曲折和情趣。
三句从络纬、风雨、堤杨三方面写秋天的肃杀,结句忽然从郊外跳到城中:“城里人家未觉秋。”从反面点了题中“秋”字。外面秋已深了,城中全然未觉,城乡差别何等悬殊!可以引出人各种各样的感慨,是说城里的繁华不见秋风的凄冷呢,还是讽刺城里人家“终日昏昏醉梦间”不知时令的代谢呢?妙在不说尽,留给读者去想。
除了含蓄和用词造语的凝练外,这首绝句在结构方面也和一般不同,三句说城外,一句说城里做对比,对比之中又用“不觉秋”三字关锁前三句,可见匠心。
-
折杨柳枝辞(选三) 【原诗】:一门前一株枣,
-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 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 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 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 颜鬓已蹉跎。 韦
-
莺未老。花谢东风扫。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日长减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
-
风转蕙,露催莲。莺语尚绵蛮。尧蓂随月欲团圆。真驭降荷兰。褰油幕。调清乐。四海一家同乐。千官心在玉炉香。圣寿祝天长。
-
泮水 作者: 干戈戎贵堂 【本书体例】
-
黄召风虔,盖下丽春园。员外心坚,使了贩茶船。金山寺心事传,豫章城人月圆。苏氏贤,嫁了双知县。天,称了他风流愿。
-
梨花结成实,燕卵花为雏。时物又若此,道情复何如?但觉日月促,不嗟年岁徂。浮生都是梦,老小亦何殊?唯与故人别,江陵初谪居。时时一相见,此意未全除。
-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鸟兽鱼虫·鹰鸠”类的诗句。 这里描绘诗人于边地
-
风月亭危致爽,管弦声脆休催。主人只是旧时怀。锦瑟旁边须醉。玉殿何须侬去,沙堤只要公来。看看红药又翻阶。趁取西湖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