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临皋亭》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东坡小品
书临皋亭以极简洁短小的篇幅,表现出了作者自在而无拘束的文风。在事、景、情俱备的特定境界中,予以生动表现的是一个旷达无羁的灵魂。
临皋亭,坐落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南长江岸边。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后以犯官身份放逐黄州,曾一度寓居在这里。在此地,苏轼名义上任州团练副使,实际上这是个有名无实的闲散官职。他便在一片名为“东坡”的土地上自耕自种,聊补家用也聊为寄托,自号“东坡居士”。
文章开头曰:“东坡居士,酒醉饱饭,倚于几上。”这句既是叙事,也是作 者在这篇短文中自我形象的最初刻画。在家修道的人才称“居士”,苏轼以此自称,显示出佛老思想对他的影响。这种思想内涵正与作者此时恣情适意的举止情状相吻合,一个一副超然自得意态的苏轼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下面紧接着展现出一片壮观景象:左面白云缭绕,右边江水逆流,重重门扉洞然敞开,林木山峦齐聚眼底。这景色以其雄放而又深邃的气势,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美的感受。然而更重要的,还在于这景致又是作者———文中主人公的眼中景。这白云、江水、大开的重门,似乎聚集而来的林峦,在这一派雄深开阔的景象中,呈现的是作者经历一场大磨难之后从容超脱的意绪、旷达浩远的胸怀。这情调渗透于一切物色之中,表现了苏轼在政治失意后身处逆境随缘自适,不受羁绊的心态。这期间他还有一首题为初到黄州的诗作,亦可作为了解作者此时心境的参照:“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倾心和心灵自由的向往,一种达观幽默、力求自我主宰的胸次意绪。只是在这篇小品中,作者更突出了以自己的心镜照景,用洗练、简洁的文笔,使内涵丰富的景象与其人格情怀直接重合在一起,直透人的感情深层。而最后“当是时,若有所思、而无所思”的抒情,则将万物皆我所备,与之情景相生、交汇融合的境界充分烘托了出来。坦率风趣的结尾,更显得余音袅袅,那阔大乐观的胸襟,至此尽情显露。
-
朱氏是重实践功用的学者,于诗词一道用力稍轻,故其诗仅达意而已。此诗质朴无华但因感情诚挚,亦自有其感人的力量。
-
海上游三岛,淮南预八公。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缩地朝珠阙,行天使玉童。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谢君徒雀跃,无可问鸿濛。
-
翠壁刻孱颜,烟霞啀步间。使君能爱客,朝夕弄山泉。春岩雨过春流长,置酒来听山溜响。监中楼阁俯清池,雪里峰峦开晓幌。须知清兴无时已,酒美宾嘉自相对。席间谁伴谢公吟,日暮多逢山简醉。淹留桂树几经春,野鸟岩花
-
人生如歌岁月如梭短短几十年是三万多个今天的组合金色的童年时光理想插上翅膀飞翔转眼到了中年的责任担当生活中把酸辣苦甜品尝刚刚轻松一下
-
《楚狂接舆》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
先秦有《诗经》、楚辞,汉朝有乐府,唐朝有唐诗,宋朝有宋词,且以上这些文学体裁中,不乏旷世名篇。
-
潘岳诗《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俛恭朝命, 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
-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起头这两句是写他这几年的平静生活。“草庐”即他归田后营建的“草屋八九间”。“穷巷”,偏僻的村巷。“华轩”,达官乘坐的漂亮的车子,这里代指仕宦生活。居陋巷而绝功名之念,这样的意思在归田后许多诗中屡见陈述。这里用
-
我参军所在的部队是山西决死纵队的老底子,于是传下了一种固定的军旅食品——合子饭。合子饭就是杂烩饭,把面片、白菜、土豆煮成一锅,再放
-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