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造《田家谣》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陈造田家谣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
倏凉骤暖茧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①
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②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③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二麦饶丝绵。
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
【注释】 ①倏(shu书):极快地。②辍(chuo绰)闲:停止工作,忙里偷闲。③顽:作者自注云:“房谓嬉为顽”。其时作者为湖北房陵代理知州。房,房陵。
【译文】 麦子收上场,蚕儿出了筐,一年四季,农家这时最繁忙。半个多月的晴天昨夜才下了雨,很快麦田里就插满了青秧。天气阴晴随人心愿,真是古今难得;夫妇共同努力,大家一起忙。一忽儿冷,一忽儿热,正是春茧成蛾的时光。大儿媳络茧丝,二儿媳织成绸布。二儿媳忙里偷闲还涂脂抹粉,不如大儿媳那样能操持家务。饭熟之后哪里有空按时吃,辛辛苦苦地只能把养蚕的事全部做完。小儿媳刚刚嫁过来应当稍微宽闲一点,就让她陪伴婆婆嬉戏几天。但愿明年能和今年一样,能剩有余粮和丝绵。到那时小儿媳不要推辞肩上的担子,也让大儿媳到婆婆跟前相伴。
【集评】 今·左成文:“作者赞美田家之情是以质朴真切而又饶有情趣的笔触表现出来的。全诗风调纯美,情趣盎然。”(宋诗鉴赏辞典第1128页)
【总案】 这首田园诗抓住农村最繁忙的季节,反映农家辛勤的劳动生活、丰收后的喜悦以及风调雨顺的愿望。诗人勾画了三位农家妇的神情动作,展现了农家纯朴和美的家风。一首田家谣就是一幅农家生活的风俗画,平淡自然、通俗流畅的语言中洋溢着浓郁的乡情和亲情。
-
城中与乡间城中多大屋,乡间多树木;城中多繁华,乡间多空气……为什么住在乡间的人,喜欢到城中来?为的是大屋与繁华么?为什么住在城中的
-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丹青已自前世,竹石时窥一斑。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
这是作者送给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汉阳使君的一篇词章,汉阳使君姓名无法知晓,从词中知道他二人阔别十年,重会于大别山,感触颇深,因而赋词相赠。 上片起首二句,一语双关,既写人又写山,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大别山,我的朋友,高高地耸立在西州,
-
一年一年老去,明日后日花开。未报长安平定,万国岂得衔杯。冰泮寒塘始绿,雨馀百草皆生。朝来门阁无事,晚下高斋有情。
-
国学名句“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出处和解释
【名句】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语出《韩非子·难一》。烧光树林打猎,只能一时猎得很多野兽,以后就再不会猎得野兽了;用欺诈的办法对待人民,只能一时蒙蔽人民,以后就再也
-
《石榴·千叶石榴花》咏石榴诗鉴赏 子兰一朵花
-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2) ,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 (1)偶书:偶然写成的诗句,与漫
-
典源出处 《周易 革》: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释义用法 豹子的皮毛越变花纹越丰富美丽。后以此典指君子修身养德,迁善去恶; 或指地
-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① ?(《老子·十》) 【注释】 ①专气:抟(tuán)气,把形气和精气结聚在一起。 【译文】 把形气和精气结聚在一起、达到自然的柔和,能像婴儿那样恬淡吗? 【感悟】 像婴儿那样
-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