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孔子世家赞》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①,景行行止②。”虽不能至,然心 乡往之③。余读孔氏书④,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 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⑤,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 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 王侯,中国言六艺者⑥,折中于夫子⑦,可谓至圣矣!
【注释】①止:句末语气助词,无实义。②景行(háng):宽广的大道。出自 诗经·小雅·车辖③乡:同“向”。④孔氏书: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⑤低回:徘徊。⑥六艺:六经,即诗书礼易 乐春秋。⑦折中:作为判断事情正确与否的标准。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 称,这里指孔子。
【鉴赏】孔子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之一,为孔子所立的传,记载 了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本文是此文末尾的赞,是司马迁对孔子的直接评 论,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本文只有一百五十余字,却将孔子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孔子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具有正直、关心现 实、积极进取等优秀品格。他致力于教育,先后删诗书,订礼 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他删修鲁史官所记 的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他先后有三千名弟子, 其中著名者七十二人。几千年来,他的思想和人格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 尤其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
“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经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本文 反映了司马迁极为强烈的不朽思想,并以此评论孔子。孔子作为中华文 化精神的塑造者,虽然早已形销骨化,但是他的人品和所创立的学说却永 存,“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本文分为三层,先总写自己对孔子的无限景仰,是描写;接着从遗书、 遗物、遗教三个方面,极言自己对孔子的向往,是叙事;最后再总写自己对 孔子的尊奉,是议论。描写中含情,叙事中含情,议论中也含情。清代唐 德宜古文翼卷四评论道:“引诗词以明乡往,下分两层分说,又推开一 纵,形容出‘至圣’来。咏叹摇曳,文情深至。”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115-116页.
-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作品赏析【张汸注】宝应元年七月,严武召还,公送至绵州。未几,蜀有徐
-
《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出处】唐杜牧《 旅宿 》。 【意思】面对寒灯想起一桩桩往事,孤雁的哀鸣令人愁思难眠。 【全诗】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
-
【题解】 此诗约是玄宗天宝五载(746)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诗中所写的八个人都在长安住过,但时间上有先后,也有互相见不到面的。他们的身分也相差甚远,从王侯宰相,到布衣平民。杜甫是从嗜酒这一点上把他们联
-
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内容】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下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不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
-
羔裘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题 解 《秦誓》是《尚书》中最后一篇,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誓众之辞的简称。据《左传》记载,秦穆公听信杞子的意见,不顾大臣蹇叔的劝阻,命令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
-
陈子昂《忠州江亭喜重遇吴参军牛司仓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陈子昂:忠州江亭喜重遇吴参军牛司仓序 陈子昂日月交分,春秋代谢。昔岁居单阏,适言别于兹都;今龙集昭阳,复相逢于此地。山川未改,容貌俱
-
?一作: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百日归期恰及春,残生乐事最关身。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却对酒杯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従来岂有因。平
-
怕寒放懒日高卧,临老谁言牵率身?夹幕绕房深似洞,重裀衬枕暖于春。小青水动桃根起,嫩绿醅浮竹叶新。未裹头前倾一盏,何如冲雪趁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