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满庭芳残梅》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满庭芳 残梅·李清照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能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此词录题为“残梅”,是借咏残梅抒怀之作。
阁小,窗闲,春藏,昼锁,这正是典型的词境。词境以深静为佳。清代词评家况周颐就曾经用“人静帘垂,灯昏香直”八个字形容过词境。这是一个狭小而深邃的、自我封闭的空间,它形象地具现了词人那最隐蔽、情感最丰富的内心的一隅。
篆香,一种盘成篆形文字的香。篆香烧尽,作为时间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推移。词人静对手种之梅,孤芳独赏,竟不知日影西斜。寂寥中,人与花已融为一体,对语、交流,恰似何逊在扬州的以梅花为伴。何逊,梁人,有扬州早梅诗,人们在写到梅花时,常用何逊典。如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也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的句子。
下片从赏梅写到赞梅、惜梅。唐人崔道融梅花诗: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宋范成大梅谱·后序说: “梅以韵胜,以格高。”可知“梅以韵胜”是文人传统的看法。韵,在这里指梅花抗寒傲雪的贞刚、贞洁的内在美反射出来的神韵、风骨。它与世俗格格不入,难禁风雨的摧残。藉、揉二字,既惜花,更惜人。
“横笛”数句,由形而声,用“梅花落”的曲调来渲染由梅花引起的由物及人的联想。于是由“笛”而“愁”,由“愁”而恨,恨人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在“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伤下匆匆消逝。但字面上词人偏不说恨,而说“莫恨”。用自宽自解的口气,相信纵使梅花香消雪减,落英无迹,但是它的清韵高格,将长留人心。
结末以不言言之。但借溶溶月色下梅花的横斜疏影来展示自己那种难以描述的、既清淡又深沉的幽怨情怀。
-
渊明避俗未闻道,此是东坡居士云。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劝学用典名句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出处】唐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译注】且将月和影当作我的伴侣,人生行乐须趁着春景良辰。 【全诗】 月下独酌其一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
-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
-
梅尧臣《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2 。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3 。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释】 1.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
-
古文观止·明文·刘基·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病不病》翻译与解读
-
【原题】:余壬戌春校试进士同事者五十五人至戊子岁因阅小录所存者止四人感而有作二首
-
朱栏映晚树,金魄落秋池。还似钱唐夜,西楼月出时。
-
作者: 徐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