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早行》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陈与义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①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 ①驼褐:用驼毛制成的上衣。阑干:横斜貌。
【译文】 晶莹的晓露,沾湿衣衫,带来一阵微寒。夜犹未尽,满天星斗纵横,分外明亮璀璨。马蹄踏过寂寞无人的小桥,踏不醒依稀残梦,惺忪睡眼;四处静悄悄,只有稻田深处,响起虫声一片。
【集评】 今·霍松林:“诗人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可以说是‘夜行’)图。读者通过‘通感’与想象,主人公在马上摇晃,时醒时睡,时而睁眼看地,时而仰首看天,以及凉露湿衣、虫声入梦等一系列微妙的神态变化,都宛然在目;天上地下或明或暗、或喧或寂、或动或静的一切景物特征,也一一展现眼前。”(宋诗鉴赏辞典第859页)
【总案】 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张良臣雪窗小集里有首晓行诗,跟陈与义这首诗大同小异:“千山万山星斗落,一声两声钟磬清。路入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大约张良臣很喜欢陈与义这首诗,特别羡慕后两句,于是把“寂寞”改为“路入”,“稻田”改作“豆花”,改头换面,据为己有。但因缺乏陈与义那种真实的早行经验和敏锐的感受力,改过之后,诗变成单纯的客观景物的铺陈,即便写人的一句也因“入”字和“过”字的重复而显得别扭,诗中人的各种微妙感受荡然无存。“点铁成金”的愿望不幸变为“点金成铁”的结果,这是对那种“抄书以为诗”的创作方式的极大讽刺。“早行”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原型”,唐、宋诗中有不少佳作。陈与义这首诗的独特之处是,在景物描写中注入了诗人一系列微妙的主观感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清凉、寂寞而又宁静的感觉的世界。
-
《水仙·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咏水仙诗鉴赏
-
穷阴苍苍雪雰雰,雪深没胫泥埋轮。东家典钱归碍夜,南家贳米出凌晨。我独何者无此弊,复帐重衾暖若春。怕寒放懒不肯动,日高眠足方频伸。瓶中有酒炉有炭,瓮中有饭庖有薪。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上无皋陶
-
河岸微退落,柳影微雕疏。船上听呼稚,堤南趁漉鱼。数帆旗去疾,一艇箭回初。曾入相思梦,因凭附远书。
-
《项脊轩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记述了他在乡村建造了一间楼阁“项脊轩”的经过。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建筑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思考。这篇文章内容详尽,注释和翻译准确,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
-
【名句】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手写九经》。意思是说写比读更能加深记忆。
-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 ①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② 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③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 ④ 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⑤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⑥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 ⑦ 无怨无恶,率由群匹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唐)杜甫 草昧英雄起①,讴歌历数归②。 风尘三尺剑③,社稷一戎衣。 翼亮贞文德④,丕承戢武威⑤。 圣图天广大, 宗祀日光辉⑥。 陵寝盘空曲⑦,熊罴守翠微⑧。 再窥松柏路, 还见五云飞⑨。 【题解】
-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公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之,见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适疲倦,暂就枕耳。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语文应掌握的古诗词,内容包括高中必须掌握的古诗词,高中应掌握的古诗词大全,求新课标高考要求掌握的古诗词中的初中诗词。古诗文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屈原列传(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