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假乐》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①宜民宜人,受禄于天。②
保右命之,自天申之。③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④穆穆皇皇,宜君宜王。⑤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⑥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⑦无怨无恶,率由群匹。⑧
受禄无疆,四方之纲。⑨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⑩百辟卿士,媚于天子。(11)
不解于位,民之攸塈。(12)
【注释】 ①假:通“嘉”,赞美。乐:喜爱。显显:光明的样子。令德:美德。②宜:适合。民:庶民。人:指在位的贵族。③右:佑,助。申:重复,一再。④干:应作“千”,形似而误。⑤穆穆:敬肃的样子。皇皇:光明的样子。⑥愆:过失。率由:遵循。⑦抑抑:通“懿懿”,庄美的样子。秩秩,清明的样子。⑧群匹:群臣。 ⑨纲:网上大绳,此指法则。⑩之:这。纪:丝的头绪。燕:同“宴”。(11)辟:君。百辟:指众诸侯。卿士:泛指文武大臣。媚:爱戴。 (12)解:通“懈”。攸:所。塈(xi):通“暨”,归附。
【译文】 君子可爱又可敬,美德高尚多显明。安定民心能用贤,天赐爵禄担大任。保他助他是天意,一再降福命中定。百福千禄集一身,子孙千亿无穷尽。人人磊落品行好,为君为王总相称。不犯过错不忘本,典章制度齐遵循。堂堂仪表美姿容,政令如一国清明。百姓无怨亦无恨,群臣辅佐一条心。无边福禄受于天,四方守法遵王命。治理四方有纲纪,胜友高朋齐宴集。诸侯卿士多如云,大家心向周天子。忠于君位不懈怠,安居乐业民归依。
【集评】 毛诗序:“假乐,嘉成王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七)
唐·孔颖达:“作假乐诗者,所以嘉美成王也。经之所云,皆是嘉也。正诗例不言美,以见为经之正。因训假为嘉,故转经以见义,且乘上篇为次,以其能守成功,故于此嘉美之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七)
宋·朱熹:“言王之德,既宜民人而受天禄矣。而天之于王,犹反复眷顾之不厌。既保之右之命之,而又申重之也。疑此即公尸之所以答凫鹥者也。”(诗集传卷六)
清·姜炳璋: “成王之守成而致太平,其实功实事皆于此篇发之。”(诗序广义)
清·王先谦:“论衡·艺增篇:诗言子孙千亿,美周宣王之德,能慎(顺)天地,天地祚之,子孙众多,至于千亿。是鲁诗与毛序不同。齐、韩未闻。”(三家诗义集疏)
【总案】 这是一首颂诗,但实际上是一首讽诗,寓讽谕规戒于歌功颂德之中。歌颂的是周王不懈于位,爱民用贤,安抚诸侯,和睦臣下,因而国泰民安,天下大治,守成有功。但这一切的成效归结到一点,是由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也就是说诗中所颂扬的这位周王(一般认为是指成王),成功的奥秘不在于自己有什么创造,而在于“遵先王之法”(朱熹诗集传)。能做到这一点,便可“受禄无疆,四方之纲”。成则由斯,言外之意,自然是败亦由斯,倘若对于“旧章”即先王之法,又愆又忘,那么等待他的无疑是失败了,讽谏警戒之意尽在不言中。这种“先王之法不可变”的统治哲学在后世的统治阶级上层,可以说是个影响深远的观念,同时又是个常常引起争论不休的问题。那么,究竟是“变”好还是“不变”好呢?应该说,“不变”有利于维护专制独裁统治,但却阻碍了历史与社会的进步(所谓“爱民用贤”、“国泰民安”之类不过是颂圣时好听的言辞罢了,往往与事实相去甚远),只有“变”才能给历史带来新的推动力,给社会带来新的发展。事实上,“不变”只是统治者的一厢情愿,“受禄无疆”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梦想。“变”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
故乡飞鸟尚啁呼,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
-
赵将军歌 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 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 赌得单于貂鼠袍。 岑参诗鉴赏 天宝十三年,诗人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这时候是
-
《先秦散文·国语·臧文仲如齐告籴》原文鉴赏
-
王介甫原过 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举有
-
典源出处 汉刘向 《列仙传》卷上: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
-
古文·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
-
《[中吕·满庭芳]樵(赵显宏)》 腰间斧柯,观棋曾朽,修月曾磨。不将连理枝梢剉,无缺钢多。不饶过猿枝鹤窠,惯立尽石涧泥坡。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 见《太平乐府》卷四。这支曲子赞赏樵人的飘逸不凡
-
【注释】 选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柱下:地名,老子曾为柱下吏,代指老子及其著作。 漆园:地名,庄子曾任漆园吏,代指庄子及其著作。 【赏析】 这是南朝梁刘勰对两晋诗文创作文风的批评。他在《
-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八十馀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
-
离人去复留,白马黑貂裘。屈指论前事,停鞭惜旧游。帝乡那可忘,旅馆日堪愁。谁念无知己,年年睢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