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解诗 白居易》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
[述要] 白居易每次作诗,总是读给一个老妇人听,并问她:“听得懂吗?”老妇人答:“懂。”白就把诗句录在卷内;倘若老妇人听不懂,白就把这一句换掉。后来,许多诗人都学白的作诗之法,因此,晚唐诗歌大多浅近通俗。
-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
-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①,江畔洲如月。
-
这是一篇送友人归隐的序言,写于洛阳,当时韩愈34岁。李愿是当时住在盘谷的一位隐者,是韩愈的好朋友,生平不详。古人在朋友临别时,常常赋诗为赠,“序”是阐述赠诗的缘由和意旨的。本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冬,韩愈在长安等候调官,因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故借李愿归隐盘谷事,吐露心中抑郁不平之情。
-
《老子·八章》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篇,全文共七个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该章以“上善若水”开篇,强调柔弱胜刚强。通过比喻,告诫人们应像水一样,不争不抢,安抚世界。文章称道:“垢弊止,养形导德”,引导人们修身养性,追求真善美。“善者,吾善之”,号召人们以善为道德准绳。最后,“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提醒人们谨守中庸之道,遵循自然之理。全文言简意赅,至理明晰,对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深远的指引作用。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
-
积雪照清晨,东风冷著人。年光向老速,物意逐时新。贳酒闲邀客,披裘共探春。犹能自勉强,顾我莫辞频。
-
·彩云易散琉璃脆 【出典】 唐·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见《全唐
-
【原题】:次韵追和钱穆父内翰勰赵伯坚大卿令铄游颍湖呈正字宝学即伯坚子也
-
外国童话《[英国]罗尔德·达尔·女巫(节选)》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