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龙井题名记》原文、注释和解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龙井题名记》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秦观2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3,余自吴兴过杭4,东还会稽5。龙井辨才法师以书邀予入山6。比出郭7,已日夕,航湖至普宁8。遇道人参寥9。问龙井所遣篮舆10,则曰:“以不时至11,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12,林间月明,可数毛发。遂弃舟从参寥杖策并湖而行13。出雷峰14,度南屏15,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16,得支径上风篁岭17。 憩龙井亭18,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经佛寺十,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郁19,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20

行二鼓矣21,始至寿圣院22,谒辨才于潮音堂。明日乃还。

1龙井:在杭州市西湖西南风篁岭上,其地有龙井寺,附近环山产茶。题名:题写姓名,以作纪念。2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能诗文,词为北宋一大家,有淮海集。3元丰二年:1079,元丰,宋神宗年号。4吴兴:今浙江省吴兴县。5会稽(kuai ji):今浙江省绍兴市。6辨才法师:即僧人元静,苏轼之友。7比:及,等到。郭:外城。8普宁:寺名。9道人:得道之人。参(shen)寥:即僧人道潜,能诗,自号参寥子,苏轼之友。10龙井:指辨才法师处。篮舆:竹轿。11不时至:未按时到达。12开霁:放晴。13杖策:拄手杖。并湖:沿湖。14雷峰:山名,在杭州市西湖南岸。15南屏:山名,在杭州市清波门西南。16灵石码:古山名,在杭州。17支径:小路。18憩(qi):休息。19深郁:幽深茂盛。20殆:恐怕。21行:将。二鼓:二更。22寿圣院:寺名,离龙井很近。

【析点】 本文以精致的笔墨纪录了夜往龙井寺的行踪和兴致。第一段从三个角度写足此次赴邀的难度:一、仓促上路,二、天时已晚,三、没有竹轿。条件虽差,却能欣然而往,足见作者兴致之高。强调赴邀的难度反而突现了游兴的浓度,此种衬垫手法起到水涨船高的作用。

第二段为全文的重心。此段详记步行踪迹和喜悦之情。出雷峰,度南屏,入灵石坞,上风篁岭,憩龙井亭,笔墨跃动,移步换景,作者匆匆的脚步和热切的心声跃然纸上。其间插入“濯足清涧’和“饮泉静亭”的细节描写,这些富于感情包孕的行为更为游兴增添了美妙的涟漪,读来令人心驰神往。此段还有两处景物描写,一写月明,一写寺静,都能完美地烘托作者心情,而且着墨不多,特色毕现。写“林间月明”,则是“可数毛发”,可谓明得出奇;写“道旁庐舍”之静,则用隐显的灯火作引逗,用悲鸣的流水作反衬,可谓静得入胜。俨然一幅“非人间”而有的佛家寂境。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作者感情的投入和心与境的亲密融合。至于参谒辨才法师诸多情事,则一笔带过,因为崇佛之情已作倾吐,故无须铺陈赘述。行文若此,堪称洁净。

猜你喜欢
  • 《温暖乡村的稻草》袁天胜散文赏析

    记忆中的稻草是温暖的,极为常见,与我们朝夕相处。它曾是某个时代农人的“救命草”,曾深入到农人的心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

  •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赏析》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有丰富感情和平凡心的平常人。他这首借送弟兼寄女儿的诗,充分表现了一个兄长、一个父亲对亲人的深厚感情。这首诗实是写给女儿的,是为了送弟的缘故,来到龙安江边,触景生情,想起女儿出嫁时的复杂心情,不由得再次泪下沾

  • 待御以恩威,结约以诚信者,任将之实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待御以恩威,结约以诚信者,任将之实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大略》) 【鉴赏】 义利之辩是中

  • 写北京颐和园的诗词大全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山水园林。它是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弘历为庆祝其母60寿辰而开始修建的,初名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又挪

  • 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全诗赏析

    朝廷防盗贼,供给愍诛求。下诏选郎署,传声能典州。苍生今日困,天子向时忧。井屋有烟起,疮痍无血流。壤歌唯海甸,画角自山楼。白发寐常早,荒榛农复秋。解龟逾卧辙,遣骑觅扁舟。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尘生彤管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出处】唐李白《杂诗其二》。 【译注】(君)来之时,绮窗前的梅花开否? 寒梅是生活中极为常见、不惹人注目的细小事物,游子遇故乡人, 不问别的,只问寒梅,因为她是故乡的

  •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注释】 选自《老子》四十一章。 大器:大的器物。后指大才。 希:少。一说没有。 大象:事物的本原。 隐:潜藏,隐微。汉帛书乙本作“褒”。 【赏析】 老子最先认识到事物间的矛盾统一关系,他不仅看到了矛

  • 《板桥题画三则》注释和全文翻译

    清·郑燮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 ① 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 ② 骨子 ③ ,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 ④ ,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

  •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诗人雪莱(1792—1822)的诗剧,浪漫主义诗剧最光辉的典范之一。雪莱从反暴君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出发,不赞同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普罗米修斯》三部曲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