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秋前风雨顿凉》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范成大秋前风雨顿凉
秋期如约不须催,雨脚风声两快哉。①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境似潮来。
酒杯触拨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
明日更凉吾已卜:暮云浑作乱峰堆。
【注释】 ①快哉:暗用宋玉风赋语“快哉此风”,意为爽快,非疾快。
【译文】 立秋的节候如同约定,不劳人们的催促;飒然而至的雨点风声,使人顿觉心畅神舒。但愿得暑气贼寇般退却,哪怕生命随着秋光悄然老去。几杯酒下肚,便觉诗情萌动;书卷的诱惑,使人忘记了病苦。明天一定会更加凉快,我已预卜:你看那黄昏的云头,如同峰峦簇簇。
【集评】 今·陈祥耀:“杨万里石湖先生文集序评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窘。’陈訏宋十五家诗选评:‘范石湖取境雅瘦,力排丰缛,然气韵自腴,故高峭而不寒俭。’王昶舟中无事偶作论诗绝句四十六首评:‘石湖居士真清远’,这首诗的风格,庶几近之。”(宋诗鉴赏辞典第1036页)
【总案】 久困缛暑,凉雨忽至,的确是人生一快。明末清初的怪才金圣叹在批评西厢记时,曾经列举三十三种人生中的快乐境界,第一种即云:“夏七月,赤日停天,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来飞。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呼簟欲卧地上,则地湿如膏,苍蝇又来缘颈附鼻,驱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车轴,疾澍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于瀑布。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这一段绝妙文字仿佛是范成大此诗的“前史”,如此唤起读者对暑热的记忆,便不难体会诗人的喜凉之情。首联二句,已把诗题写尽,以下则是对喜凉之情周匝渲染,以求淋漓尽致之效。颔联用“但得”、“不辞”相应,作了一个比较。苦热盼凉,是一种心理;而秋风一至,人也将随秋光消磨了生命。在这种两美难兼的情况下,诗人宁愿享受秋凉而不辞老境随至,这种对比抉择把喜凉之情渲染到极致。苏轼洞仙歌词:“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那种矛盾与感伤,在这时都被喜凉之情冲淡了。这与诗人后来所写的立秋二绝中的“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用意相近。而比姜夔的名句“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平甫见招不欲往),或是金圣叹的“不亦快哉”的境界描述,在情思上又深入一层。颈联似乎与喜凉之意关系不大。实际是说因为天气顿凉才有写诗读书的兴致。末联则进一步延伸,由“顿凉”而盼长凉。诗人惊喜于初凉之后,又看天预卜明日,从而把喜凉之意写得兴致不减,余味盎然。
-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
【注释】 选自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 赋敛:横征赋税。 甚:超过。 是:这个。意谓苛政毒于蛇。 【赏析】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贬为永州(今属湖南省)司马期间所写。中
-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言文翻译1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把元顺帝围
-
樛木 作者: 韩文奇 【本书体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如何教小学生改写古诗词,内容包括如何指导学生改写古诗词,怎么教小学生诗词改写,怎么教小学生诗词改写。“改写古诗词”是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的常见练习之一。但由于受到诗词结构、句式的束缚,不少的学生将“改写”变成了纯粹的诗句翻译。如何指导才能
-
上片开头“蝶粉”一句,状物拟人,盛赞蜡梅。言蜡梅花外黄而芯粉红,香气扑鼻,婷婷而立又好像三国时闻名东吴的绝色佳人“大小二乔”。“中庭”两句,写景寄情。言慧日寺的庭院中虽因日照而已有暖意,但四周墙角还残留着积雪,这也是点出了蜡梅开花的时令
-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韩琮桃时杏日不争
-
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
-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
-
《古代兵法散文·夏商西周兵法·军志逸文》原文鉴赏
-
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千团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