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唐诗之白居易《王昭君》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白居易王昭君
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白居易这首诗是以王昭君为题材的有名篇章之一。它突出而委婉地写出了王昭君对于祖国的殷切依恋,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并且从侧面揭露了统治者的无情和好色。
首句从昭君遇到的一个难得的机会写起。汉朝派有使者到匈奴来,办完公事,要回去了。试想:她这样一个弱女子,远嫁匈奴,生活在语言、风俗、习惯都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一旦看到来自祖国的人,该是感到多么亲切、欣慰啊!而在极不容易和祖国通消息的情况下,当使者就要启程回国的时候,怎么能不利用这个机会,郑重地托他带个口信,表示自己迫切的希望呢!
次句写口信的内容,也是她唯一的希望。她虽已长期远嫁,但还是希望朝廷能够用黄金将她赎买回去。“何日”两字,非常精确地写出了她迫切的愿望,传达出她每一天、每一年都祈求回到祖国的心情。
王昭君是位民间姑娘,又在汉宫里住过一个时期,凭着阶级本能和生活经验,她深切地理解统治者的心思。她知道,如果她能被赎回,那决不会是由于皇帝的慈悲,而是由于自己的美色还可以供他玩乐。因此,诗的后两句就写她在托这位使者带口信的时候,不得不叮嘱他:倘使皇帝问起自己的容貌,可千万不要说已远不如当年在宫里那么动人了。皇帝如果知道她颜色已衰,怎么还会费钱费事赎她回去呢?这两句表现出她对这件事情有清楚的认识和细心的考虑,写出了她的沉痛心情,也写出了她的悲惨命运。
-
【名句】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语出《书·太甲下》。不思虑怎么会有收获?不实行怎么会得成功?说明常思虑道德则得道德,思虑善政则成善政。弗:不。胡:怎么。
-
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成,士由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成,士由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者: 张翼之 《宋史纪事本末》一百零九卷,明陈邦瞻
-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在南宋历史上有过这样惨痛的一页:建炎三年(1129),金兵分两路渡江追击宋高宗赵构和隆
-
皇皇者华 作者: 苏天富 【本书体例】
-
【原题】:知府毛公显谟以诗宠还书轴谨次严韵以叙拳拳服膺之万一
-
古代名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注释与译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古代名句”是通过描写自然现象来表达一种哲理。它传达了一种不平凡的道理,即处于显赫地位的人或事物,总会引来诸多非议和嫉妒。就像一颗松树孤零零地站在林中,最容易被风吹倒。而堆在岸边的沙土,易被流水冲刷。同样,行走在众人之上的人,必然会遭到众人的非议。这句古代名句告诉我们,要低调谦虚,不要自高自大,否则注定将遭遇风波。
-
《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② 。生庄公及共叔段 ③ 。庄公寤生 ④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⑤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⑥ 。及庄公即位 ⑦ ,为之请制 ⑧ 。公曰
-
泥土的吟唱 新石器时代的古白洋淀畔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发源于西部太行山的河流和古黄河萦绕穿插,流水淙淙,野生动物在蓊郁的林间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o首,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小学必背70首古诗,小学生必背的七十首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