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过勤政楼》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这首七绝是诗人游览勤政楼,目击废苑颓败,不胜慨叹而作。“勤政楼”,建于玄宗开元间,座落长安兴庆宫南,原名“勤政务本之楼”,有勤理朝政、尽力务本的意义。据旧唐书·玄宗纪等史载:开元十八年八月百宫表请每年八月五日(唐玄宗生日),钦定为千秋节。每年是日明皇御勤政楼,百戏杂陈,舞马楼下,同时“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极盛一时。
诗一、二句,写佳节虚设,以衬昔盛。天宝间玄宗骄侈佚乐,不理朝政,酿成安史之乱,随着“渔阳鼙鼓动地来”,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时至晚唐,更是夕阳在山,每况愈下,当年热闹非常的千秋佳节,已空有虚名。在节日间互赠承露丝囊的遗风也不复留传后世。先总括交代一句,继之抓住节日有代表性的物事点染一笔,回溯昔日天宝盛朝,适逢千秋节,“群臣以是日进万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向问遗”,百戏、舞马、宴饮齐陈,繁华、豪奢至极。而今满目荒凉,岂能不有“名空”、“世无”之叹呢?
三、四句,写紫苔滋蔓,又映今衰。隔百载以后,诗人过楼,所见楼空物非,只有紫苔称心得意,滋生风长,而且年年因雨,竟蔓延上了紧锁的重门金铺,到处是一片荒寂凄寒的情景。“紫苔”,即莓苔,多生于幽僻阴湿处。“金铺”,一种铜制的门饰,上面作成兽头或其他形状,用以衔门环。扑捉住微小的紫苔,烘染荒境,极富表现力。“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偏”字入句,意归两面,既有压倒群物之势,又含独自得意,炼字贵活,入化出神。“上金铺”,极尽夸张之能事,合理而有力,更衬楼之废弃残破不堪。两句用曲笔,描画楼景,时政颓势,只字未提,然感于外物,则联类不穷。诗人感往昔隆盛,喟今朝衰微,隐伏其中矣。
文心雕龙说:赋诗要“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眉睫之前,卷叙风云之色”。杜牧面对王朝没落,无限忧郁,游勤政楼,寂然凝思,追昔抚今,连接上下百代,包容风云变幻,“一语百情”,摇曳层出,“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
-
注解: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年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
-
子兰 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 若教移在香闺畔,定与佳人艳态同。 这首咏石榴花绝句写得园转流畅,构思巧妙。“一朵花开千叶红”盛赞石榴花开时颜色鲜艳,使千叶相映而红。接着又补一句“开时又不藉春风
-
《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之一,其中包含了一些考题及阅读答案。这些题目涉及到文学、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旨在考察读者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能力。阅读这些题目,能够加深我们对于古代文化的认识,并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通过仔细阅读和思考,我们不仅可以揭示范仲淹的才华和睿智,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所以,《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考题集锦及阅读答案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学习。
-
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侵临洮。渭水逶迤白日净,陇山萧瑟秋云高。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作品赏析《唐书》:永泰元年十月,郭子仪与回绝定约,共击退吐著,时仆
-
孙光宪写了十九首《浣溪沙》,这首是其中较好的抒情词。此作的抒情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 从词中描写的景象看,此是作者在荆南做官时所写。描绘的是我国长江两岸深秋时节的景色,一种特定的典型环境。
-
红旗照海压南荒,征入中台作侍郎。暂从相公平小寇,便归天阙致时康。
-
《汉魏六朝散文·庾信·春赋》原文鉴赏 宜春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赞扬农业耕作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赞美农业的古诗词,赞美农耕农业的诗句,赞美农业的古诗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代:辛弃疾《西江月》译文: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
-
一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二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三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彩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录自《诗经·周南》第八篇。它是描写劳动的周南地区